前陣子行程精實的國小生,一夕之間變成新聞熱門的關鍵字,我的同溫層友人瘋狂轉發補習班的文章,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可以看到主播媽媽的文章被截取和轉貼,補習班反覆的澄清「孩子真的很快樂」,面對大眾排山倒海的質疑,這樣的回應頗有「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意味,接下來父親的背景被挖出來,雄厚的經濟實力更彷彿在回應輿論「平凡人哪懂菁英的培養呢?」
『我怎麼總是在照顧別人?在替別人著想?我的時間全都留給別人了!』當你意識到的時候,你可能已經好累好累好累了…
「我需要心理諮商嗎?」如果你有這個疑惑,也許可以問問自己是否也有檢核表中所列的狀態。藉由心理諮商獲得改善的人身上,歸納出以下十種諮商之前常見的自我狀態,曾在他們的生活中反覆、經常或持續發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與方法改善。
關於心理協助,我們常聽到「心理諮詢」與「心理諮商」這兩種說法,但你知道嗎?「諮詢」、「諮商」其實是不一樣的專業心理協助...
已經是青少年的達達緩緩地說出:「我國小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被大家笑,大家說我很笨所以要上資源班。漸漸的大家都不跟我玩,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我去上資源班就要被大家笑。我不討厭上資源班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因為這樣就討厭我。」
那天孩子窩在房間裡,不知道在玩些什麼,當我意識到「孩子安靜一定沒好事」並衝進房間時,她已經自己轉開了一罐極度滋潤的藥膏,手上、臉上、頭髮上、以及那一整條藥膏上,全都油油亮亮的、看到她黏呼呼的手,我覺得我已經無法用氣呼呼來形容...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