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14 |
作者 

慢慢聽,好好說!用非暴力溝通讓關係更親近

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什麼沒做,

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

兩者我都可以承受,但請勿將它們混合!----馬歇爾.盧森堡

我都講過多少次,為什麼你就是聽不懂?

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心情...

接案過程中,不時會聽到個案無奈地說:我說了阿!可是他還是照舊

或是"我話都還沒說完,他就說他知道,然後我就不想再說了..."

不管在同事、朋友、伴侶或家人間,你我可能都經歷過這劇本

明明能說的都說了,收到的回應卻不如預期...

有時候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會說話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由盧森堡博士所開創的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正是提醒著我們,可以重新檢核平常說出的話語是否明確傳達語意

也許說出口的跟對方聽到的,經過濾鏡後其實天壤之別

在無意間造成彼此的傷害,而讓關係產生裂痕...

跟著以下的階段,一起來看看過去的溝通發生了什麼事吧!

 

非暴力溝通模式共分為四階段-[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

觀察(Observations)好好聽,不評論

如同開頭引用盧森堡博士的話語,當我們在聆聽別人述說時,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解讀而下定論,並影響所回應的內容

面對越親近或過往已累積許多見解的關係中,我們越容易被激起及類推對方的意圖,覺得他就是這樣!你看又來了~

在不耐煩之下而打斷對方繼續說下去,或耳朵早已自動屏蔽...

 

情人節前夕,伴侶間討論著要如何度過這一天

一方認為情人節就該浪漫一回,

另一方卻覺得這只不過是平凡的一天,是經過商人包裝所塑造的節日罷了

剛好最近工作比較忙,還不如拿來加班多賺點讓生活有更好的品質,才是更實際的目標

接下來彼此就開始針對加班、儀式感,認為對方都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而爭論不休

 

從這小故事中可以看見,在關係中我們容易只選擇自己想聽的,並太快形塑預設立場

卻沒聽到對方真正的想說的可能是想為彼此的未來做更多的努力...

也許過往的相處能促進我們理解對方,但也可能引發誤解讓事情走向另一個發展

每個人在表達時都希望對方能好好聆聽,聽得是話語本身而非對這個人的評價,才能搭起溝通的橋樑。

 

感受(Feelings)表達情緒而非想法,同理別人也同理自己

當聽完對方說話後,你能夠清楚感受自己有什麼樣的心情嗎?

寧願選擇加班也不願拿來陪伴彼此過情人節的一方,感受到的可能有難過、失落、沮喪、生氣等等

但下一個反應浮現的卻是-一點也不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你就跟工作在一起好了...

 

通常想法跑的快,卻把情緒隔絕在外 拋諸腦後

不擅於表達情緒可能擔心著釋放後造成關係破裂,或自己的情緒不一定能被接納,而漸漸習慣了隱藏...

盧森堡博士提到,表達情緒就如同展現我們的脆弱,可以化解衝突

然而對某些人來說也許是身入險境!是不是說出來就代表認輸了!

 

但如果不表達,對方又怎麼能知道原來你聽到是這樣的心情?

在學習表達前,也許我們能先好好關注自己感受到什麼!

 

需要(Needs)感受來自內在的渴望,為自己負責

"想吃什麼?不知道~你決定"

"情人節我們要怎麼過?阿不就跟平常一樣阿,有差嗎?"

這是伴侶之間再熟悉不過的對話,但背後的求生議題可能傳遞著...不用等我說,你就知道我想要什麼!

渴望那種被理解與重視的感覺,同時也把自己要扛起的責任丟給了對方

 

對於自己的需求,我們經常不輕易表達,而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包裝,期待對方能聽出其中的意涵

認為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或是我都臭臉了,這樣還不夠明顯嗎!

很抱歉...溝通不是讀心術,如同孩子哭鬧時會被教導,想要什麼用說的而不是哭的

怎麼長大後我們只是把哭換成了別的形式,用暗示、繞圈、責備、調侃、威脅...

好好說清楚、說出口,為自己的渴望負起責任!

 

請求(Requests)具體明確,同理彼此需求

"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卻沒有說出你希望怎樣,我又怎麼能知道呢?"

不僅僅是不要什麼,而是明確表達我要什麼!

當覺察到自己的需求,我們會期望獲得滿足因此提出請求,偏偏請求到最後聽起來都更像是要求

好像對方不答應就是不在乎關係,漸漸地成為情緒勒索...

 

因此提出請求的目的除了滿足需求外,更是在告訴對方這份請求是期待透過溝通協調並增進關係

不管對方的選擇是什麼,也都給予適當的尊重

我清楚表達了我想要你回應的方式,但你可以拒絕,更歡迎你說說你的想法與感受

 

你說你寧願加班也不要過什麼情人節的時候(觀察),

我覺得很失落(感受),因為我本來期待能共度兩個人的時光(需求)

但你其實是想要為我們未來生活過得更好而努力,

那有沒有可能我們找一天休假日出去走走(請求),我還是想要有彼此陪伴的回憶

或是你覺得怎麼安排會比較好~

 

非暴力溝通模式傳遞的是讓關係更靠近的話語

協助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能用愛來對話而非互相傷害

剛好在白色情人節的這天,祝福大家都能與所愛的人好好聆聽 好好對話!

 

參考資料:蕭寶森(譯)(2019)。Rosenberg,M.B.著。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新北市:光啟文化。

閱讀 70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3-03-14
王琪

知識專長:
自我定向及照顧、情緒因應及壓力調適、生命及悲傷失落議題、職涯探索、性平(界線、網路交友、跟騷法等)、關係議題、表達性藝術

知識家簡介:

現任心不懶諮商所心理師、和光里生前記憶保存師及米蔚健康專業團隊合作心理師,並參與夢想城鄉脆弱畫室的無家者志工服務,致力於將助人相關資源拓展到社會各角落。

 

目前擔任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士林分會)及家庭照顧中心合作心理師,近年也精進於長照及安寧相關領域之專業進修,接受長期照護心理專業人員 Level I及II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培訓。

曾任大專院校專任心理師及全職實習生行政督導,擅長運用表達性藝術媒材(藝術手作體驗、牌卡等)結合心理議題引導各族群進行探索及自我療癒活動,目前以紙膠帶、和諧粉彩、酒精墨水畫、彩沙蠟燭為主要藝術媒介,具備和諧粉彩正指導師及麵包花多肉黏土講師,長年在藝術治療領域學習精進。平時則是個喜歡到處旅遊、藝術手作及解鎖美食地圖的生活享受者。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專業議題
自我定向及照顧、情緒因應及壓力調適、生命及悲傷失落議題、職涯探索、關係議題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1. 壓力及情緒調適
    2. 生涯探索與定向
    3. 自我覺察及探索
    4. 服務學習/志工服務
    5. 性別平等及跟騷法
    6. 關係相處/界線
    7. 生命教育與自殺傷防治
  2. 心理工作坊:藝術紓壓結合心理議題
    1. 和諧粉彩
    2. 紙膠帶
    3. 酒精墨水流動畫
    4. 彩沙蠟燭/星空瓶
    5. 水泥盤
    6. 擴香石
  3. 藝術手作體驗:以創作為主
    1. 捕夢網
    2. 飲料編織袋
    3. 擬真黏土多肉盆栽
    4. 壓克力/樹脂流動畫

近期演講主題-

  • 性平衛教: 天選之人還是恐怖情人-談網路交友與跟騷法
  • 生涯輔導:活出想要的人生、生命中的火花
  • 自我議題:接納自我的不完美
  • 多元助人工作分享:什麼?!心理師也能這樣?
  • 情緒調適:你今天心情幾
  • 人際溝通:隱而未言的心情-談溝通中的情緒表達
  • 生命與失落議題:生前記憶保存不留遺憾-談生命議題與自我

近期工作坊帶領-

  • 藝術媒材結合心理議題

讓情緒自由-藝術紓壓體驗工作坊

是忙還是茫?點亮自己的火光-彩沙蠟燭工作坊

你身上有我喜歡的味道-擴香石親密關係工作坊

看見破碎的美好-磨石水泥盤療癒工作坊

不完美墨傷心-酒精墨水畫療癒工作坊

如果人生不是黑白,那會是什麼顏色?

 

  • 紓壓創作體驗

色彩療癒 藝起紓壓

膠你療心情(紙膠帶)

一抹除壓(和諧粉彩)

別墨不關心(酒精墨水畫)

 

過往合作單位-外交部、自殺防治中心、台北市衛生局、都市發展局、勞動部就業服務處、世界展望中心(基隆分會)、童樂語言治療所、各大專院校及國中小等講師

專業訓練:

  • 兒少表達性藝術育療培訓(初階、進階)
  • 長期照護心理專業人員 Level I及II 培訓
  •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訓練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培訓
  •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初階、進階)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和諧粉彩正指導師
  • 黏土麵包花多肉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