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經遇過類似小芬父母的情況嗎?即便我們漸漸知道擁有負面情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當孩子突如其來的哭鬧,總是會逼得我們在第一時間做出習慣性"阻斷"的動作。
『不要再哭了!』
『我給你三秒鐘,你給我安靜!』
『你再吵我就不讓你回家!』
相信這些話語對有些人來說是非常熟悉,許多人曾被視為「不聽話的孩子」;尤其當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時,父母親的角色更是被許多雙眼睛「檢視」著,讓許多爸爸媽媽們出門在外都得繃緊神經。但是,孩子的「不聽話」、「唱反調」、「歡(台語)」是沒來由的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讓我們回顧一下,我邀請你想一想,當時孩子為了什麼而情緒化呢?他那時在意的是什麼?你覺得他曾經試圖努力些什麼呢?你猜猜看他當時的眼淚如果化為文字會是什麼呢?
當孩子面對挫折、恐懼、驚嚇,或是其他超出他們平常內心所能乘載的容量,孩子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做出我們無法預料的情緒反應,例如:尖叫、大哭、打人、摔東西。此刻他們的內在就像水杯裝滿了水,儘管只是再加入一滴水,就會流出超過一滴水的量。
面對孩子千變萬化的情緒,以下是家長們可以嘗試的方向:
你可以做的是...
1. 接受孩子有失控的一面
2. 辨識出哪些是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
3. 抱著「好奇與不預設立場」的態度瞭解孩子
4. 允許孩子可能產生抗拒或退縮
你可以試試看...
1. 不要忽略或漠視孩子的情緒
2. 不要立刻否定孩子的情緒
3. 不要幫孩子做決定
4. 即便當下沒有足夠的時間討論事件或情緒,在當天結束之前仍鼓勵與孩子共同回顧與討論發生了什麼事
家長的情緒調適能力與挫折容忍度會影響其如何看待孩子遇到的困境,面對情緒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更是需要給彼此空間和時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形式,放掉「大人的」標準,能夠更加貼近孩子,陪伴孩子經歷困境,非幫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