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04 |
作者  詹斯語

放榜將近,我好焦慮,焦慮是什麼?

一年一度的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剛結束,恭喜各位考生戰士們完成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大關卡,達成嶄新的里程碑。不知道大家在等待放榜時是否會因此而感到焦慮呢?也許是擔心成績是否能夠選填理想科系,也許是對於要就讀什麼科系而感到迷茫,又或者是憂慮達不到父母的期望,那我們一起來探索,焦慮是什麼吧!

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最主要是在我們面臨到對未來「不確定」的事情,或者感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負向情緒感受,而當焦慮時,底下就會有很多的反應,無論是情緒上的,亦或者是身體上的,像是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或者心跳加速等等。

有研究指出,我們所產生的焦慮情緒和實際發生的事件,其實並沒有直接的關聯,焦慮情緒主要是當大腦進行評估後,發現到這個事件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大腦就會想要「做點什麼」來避免我們遭遇危險,而產生的自動反應,就像當段考即將來臨,如果考的成績不如父母的期望,就會被父母責罵,那我們就會想盡辦法「做點什麼」,來避免被責罵,例如:加緊認真讀書、攔截成績單等等。我們大腦的評估會分為兩種,一種是大腦會去評估感受我們所面臨的威脅程度對如何,舉例來說:小明非常想要就讀XX大學的某個科系,幾乎是非它不可,而那所學校歷年來錄取的分數都很高,那放榜的結果對小明的威脅性就會非常高;第二種則是大腦會進行預期性的評估,如果我們要成功地克服威脅,我們需要有哪些策略、行動,例如:小明剛進入大學,小明很擔心會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身邊的同學都維持友好關係,因此小明會開始思考,如果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需要做出什麼行動,確保不會跟同學起衝突、不會有同學不喜歡自己。  

綜合上面的敘述來看,焦慮是一種預期性的、想像還未發生的事情的不安狀態。當我們感受到威脅程度越強,或是預期能成功克服威脅的機率愈低時,焦慮就會增強,此外,我們會專注於預期的威脅,擬定執行各種策略,並加以行動,一旦有一點點不符合我們自身的期待時,焦慮反應就會愈增強,我們會愈想盡辦法希望能拉回我們所期望的軌道上,而我們的表現狀態也會因為焦慮而受到影響,焦慮反應就會進而地繼續增強,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那焦慮、緊張、恐懼差在哪裡呢?

 

 

焦慮

緊張

恐懼

認知反應

達標

無達標

達標

生理反應

達標

無達標

達標

特定對象

   

焦慮的認知反應達標舉例來說:會出現不成比例的災難化思考,那什麼是災難化思考呢?

災難化思考是指:會過度負面的預測未來,例如:如果考試分數不及格,就會被全校的人嘲笑、全世界的人都等著看我出糗等等。

生理反應達標:緊張也許會心跳加速,但焦慮、恐懼的指數會更高,例如:過度換氣、暈眩等等。

特定對象則是指:恐懼是會對特定的人事物感到害怕,那焦慮和緊張有可能會沒由來的發生,不會一定要有特定的對象才會引發。

 

參考資料:

焦慮處理訓練團體之有效性評估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0237283-200606-19-2-149-176-a

額葉中線 theta 腦波在運動情境當中的應用:注意力與焦慮

壓力與其因應之策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8145108-201705-201706070006-201706070006-91-109

 

 

作者介紹:詹斯語

徐

心不懶實習生,銘傳大學 諮商臨床與工商心理學系 在讀中。曾任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助教。喜愛動漫、漫畫、音樂,期待能透過心理學更加覺察各種情緒與狀態,並找到與自己相處之道。

閱讀 51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