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2 |
作者 

越吵越親密:手足爭執怎麼辦?

只要家裡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照顧者無法逃離的命運大概就是協調手足競爭。通常照顧者會被期待站到和事佬或法官的位置上,進行調解也好、宣布判決也好,這絕對是一個極度疲倦的過程,考驗照顧者的耐性和時間管理,即使作為心理師,光是想到我們家的孩子可能會為了那些事情而僵持不下,我都還是覺得一陣寒慄,最好能夠超前佈署,例如什麼東西都盡可能準備兩份、如果不得已就不要讓另一方發現、或是在雙方宣布開戰之前就先做些什麼安撫雙方....可惜兒童就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握的生物,總是會給我們意外驚喜,即使我們再努力,兩個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就一定會產生磨合的過程,重則肢體、輕則口語,這些衝突的過程,讓人血脈噴張、心情焦躁,因為這樣的不舒服,我們預設衝突就是應該被盡力避免的,而忽略了衝突存在的意義。

      有一次我一打二帶兩個孩子去大賣場,我只能推一台推車,根據過往的經驗,兩人一定會為了推車上的椅子而爭執。因此在前往拿推車路上,我就先和兩個人討論等一下是誰要坐在車上、誰要走路呢?完全不意外的,兩個人都要坐椅子、沒有人想要退讓,於是我把推車擺到賣場入口旁邊、確定我們不會擋道入口,我們也不會被人潮推擠後,告訴他們:「你們如果這樣推擠,我們就沒有辦法進去逛。你們可以試著討論看看要怎麼辦,媽媽不會插手,等你們有結果了再告訴我,我們再出發。」一開始兩個孩子的「討論」大概就是

「你讓我坐!」

「不要!」

「我要坐!」

「我也要坐!」

的跳針循環,但似乎是看我毫無介入的意思,也發現時間不斷流逝,姊姊首先提出了一個做法:

「弟弟,不然我先坐,等一下再讓你坐好不好?」

弟弟依舊不知好歹的回答:

「我不要!」

姊姊的退讓沒有換來弟弟的妥協,她有些苦惱地找我求救:

「媽媽,我說要交換坐可是弟弟不要。」

雖然說好不介入,但此時我決定協助姊姊把她的想法說清楚:

「弟弟,姊姊的意思是要輪流坐,你也會坐到。」

弟弟此時沒有再堅持不要了,於是姊姊趁勝追擊:

「弟弟,不然等一下你先坐,到電視那一排就換我坐好不好?」

弟弟終於也點頭說

「好。」

      於是在整個逛賣場的過程裡,他們確實在一開始都非常頻繁的交換位子,甚至在過程裡開始能夠互相嬉鬧,逗對方開心。我雖然很願意幫忙,但也開始感覺到有些疲憊,於是換我和他們討論:

你們可不可以坐久一點再交換呢?媽媽手好痠耶…」

      兩個孩子似乎也不再像剛開始這麼堅持,於是調解庭結束,我們三個也都心平氣和,而且感覺到彼此更靠近了。

      回顧整個手足溝通過程,頗有湯瑪士-克里曼衝突二維模式(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 Instrument)統合型策略的意味:在面對衝突時,兩個人找到了雙贏的做法,彼此都滿意,也都沒有很痛苦的犧牲和妥協,即使我們花了比以往更長的時間才順利出發(這確實也是統合型策略的缺點:耗時),但對我而言,如果我強硬的要一方妥協,不但剝奪了讓他們自行處理衝突的練習機會,也可能會讓某一方耿耿於懷,而這些都是我當下感受不到的隱含成本,其實並沒有比較省事呢!

閱讀 42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4-04-02
蘇子喬

知識專長:
原生家庭關係、情緒紓壓與深度自我探索、嬰幼兒教養、憂鬱自殺防治

知識家簡介:
曾任大專院校兼任諮商心理師、失智症衛教心理師、企業專案心理師、居家長照心理師,目前擔任心不懶心理諮商所所長。
仍持續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訓練,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也擅長使用咖啡、甜點、手工藝等媒材帶領紓壓及人際互動工作坊。


Facebook 粉絲專頁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專業議題
情緒議題、自我探索、人際議題、壓力調適、自殺危機相關議題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憂鬱自殺防治
    人際溝通與互動
    長者身心保健

  2. 心理工作坊:
    咖啡/餅乾工作坊(紓壓、人際互動)
    自殺防治守門人工作坊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國際失智症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