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29 |
作者 

從睡覺大賽領悟放鬆自我的關鍵

sleepgame sleepgame

前陣子去體驗了一場睡覺大賽,參賽者需要在7分鐘內入睡,達到心律數差異最大者獲勝...

回想起小時候因為容易暈車,練就了秒睡的技能,但隨著年齡增長,事務與煩惱漸漸增加
現在儘管有許多奔波的乘車時刻,那些時間卻往往被處理工作、滑手機、回訊息而消磨掉
真正的入睡是等到忙完、累到不行、滑到夠了才甘願關燈結束這一天

睡眠是身心很重要的一段充電與調節
如同將大腦、身體關機,放下一切好好的放鬆下來
然而許多身心問題的徵兆與察覺,通常也是等到睡眠出狀況才有所意識
睡不著、睡太少、睡太淺等,好像要身體與大腦真的放空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晤談中,很常聽到來談者表示:睡前的空檔經常是壓力浮現或煩躁思緒湧現的時機,
甚至在忙碌的日常後,很難讓緊繃的身體馬上就緩和下來,
仍檢視著今天發生的一切,焦慮著明天的待辦事項,
儘管躺在床上,滑著手機看著社群,腦袋仍不停轉動,隔天再感到深深的疲憊

在這場睡覺大賽裡,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反映著現實生活的狀態-

  • 吵雜的外在環境與聲音

    -短短的七分鐘並不是一片祥和、寧靜,而是主持人不斷的以麥克風進行干擾,加上在開放空間的場館內,觀賽、參展的人們熙熙攘攘,就像是身處的成長社會裡,環境的變動、他人言論、資訊與壓力,對每個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及消耗
  • 攜帶抱枕、小被被

    -同樣的床鋪,但每個參賽者的裝備各有特色,有人把家裡的枕頭跟棉被帶來了,直接在現場還原自家床上的舒適度,有人帶了每天抱著的小毯子或娃娃,賦予安全感與放鬆的元素,象徵著當我們面對外在的紛擾,往往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空間,在那裡獲得情緒的釋放與休息,一份熟悉的陪伴感
  • 耳塞、聽音樂、冥想

    -為了對抗外在的各種聲音,參賽者大多都帶起了眼罩、耳機、耳塞來隔絕,或是利用抒情音樂或白噪音等讓自己得以放鬆,進入睡眠狀態。也聽過有參賽者會想著草原、大海、平靜的湖泊,讓動盪的漣漪慢慢緩和,更特別的是有人扮成卡通人物-大雄,融入角色形象,這就像每個人因應情緒與壓力有不同的調節管道,來讓身心得以平靜

其實除了這場睡覺大賽外,同一個展覽場次也有發呆大賽,而這些有趣活動都是為了提醒大家,在繁忙生活與快節奏的科技資訊時代,漸漸忽略了自我照顧與身心調節的需求,學著放慢腳步覺察自我,建立應對外在變動與壓力的能力。

除了從參賽者身上領悟到的方法外,你也可以試著這麼做

  1. 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焦慮、恐慌而出現失控感,這時候能穩住自己的方式就是閉上眼睛,關掉對外在的接收源,把專注力上在呼吸上,好好的吸氣,再更慢的吐氣,感受到身體隨著呼吸的起伏,飄移的思緒也較能回到自己身上。
  2. 留意那些曾讓你感到放鬆的時刻、環境

    來談者常會說著他試了好多紓壓的方式卻都沒有太大的效果,或過了一段時間情緒、思緒又被喚起,這時候我就會請他回過頭想想,在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時刻,是思緒沒有出現、心情相對平靜的時候?也許不是特別做了什麼,而是剛好身邊有你熟悉的人,有讓我感到安全感的環境、暫時躲藏的地方,甚至是專注在一件小事上,這些資訊得以幫助你覺察適合自己放鬆的管道與來源,而不會慌張的覺得為什麼試在我身上卻都沒效。

  3. 為自己打造安全基地

    如同那些參加比賽的參賽者般,當外在充滿許多難以控制及預測的安排,那我們如何在動盪之中找到穩定內在的控制器,就是需要先了解自己的特性,從前一點擷取放鬆元素,在情緒波動或壓力下,能從腦袋中想到這些選項,為自己在目前的所在環境或狀態找到短暫的喘息空間,也許是某個沒人的角落,或是讓自己暫時閉眼深呼吸、離開那環境等。
  4. 適當關掉接收源,放過自己

    資訊快速傳遞的時代,我們深怕自己漏掉些什麼,而變得過度敏感,把感官的接受器時時刻刻打開著,這樣又怎麼能說關機就關機呢?有時候不只是外界的聲音,我們對於自己的要求與評價往往也成了另一種壓力源,當電腦有視窗還沒關閉、還在更新,就無法進入真正的休息,因此在睡前會鼓勵做一些不需要太費力或動腦的事物,甚至當你已經能量很低時,減少碰觸會再消耗心力與精神的社群媒體或人際交流,做的不夠好的事就好好地告訴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適時的放過自己也是種在追求標準上的歇息。


你需要的並不是贏得睡覺或發呆大賽的勝利,
而是在感受身心與外在交織的波動後,找到放鬆自我的最佳策略與休憩時刻。

閱讀 15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5-06-29
王琪

心理師簡介:

現任心不懶諮商所心理師、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士林分會)及家庭照顧中心合作心理師、米蔚健康專業團隊企業講師,致力於運用多元型態將助人相關資源拓展到社會各角落。經常至全台各級學校及單位擔任藝術紓壓及自我照顧工作坊講師,傳遞表達性藝術媒材的非語言療癒性。

曾任大專院校專任心理師及全職實習生行政督導,擅長運用表達性藝術媒材(藝術手作體驗、牌卡等)結合心理議題引導各族群進行探索及自我療癒活動,目前以紙膠帶、和諧粉彩、彩沙蠟燭、流動畫藝術為主要體驗媒材,具備和諧粉彩正指導師及麵包花多肉黏土講師,長年在藝術治療領域學習精進。平時則是個喜歡到處旅遊、藝術手作及解鎖美食地圖的生活享受者。


擅長議題:
自我定向及照顧、情緒因應及壓力調適、生命及悲傷失落議題、哀傷失落、自我探索及照顧、情緒因應、職涯探索、生涯輔導、人際關係、性別平等(界線、網路交友、跟騷法等)、青少年心理

擅長理論學派:焦點解決取向心理治療。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1. 壓力及情緒調適
    2. 生涯探索與定向
    3. 自我覺察及探索
    4. 服務學習/志工服務
    5. 性別平等及跟騷法
    6. 關係相處/界線
    7. 生命教育與自殺傷防治
  2. 心理工作坊:藝術紓壓結合心理議題
    1. 和諧粉彩
    2. 紙膠帶
    3. 流體畫藝術(流體熊/杯墊、酒精墨水)
    4. 彩沙蠟燭
    5. 擴香杯墊及擴香石

近期演講主題-

  • 性平衛教: 剛剛好的關係-談情緒勒索;天選之人還是恐怖情人-談網路交友與性剝削
  • 生涯輔導:活出想要的人生、生命中的火花
  • 自我議題:接納自我的不完美
  • 多元助人工作分享:什麼?!心理師也能這樣?
  • 情緒調適:悶在心裡的話;情緒調色盤
  • 人際溝通:隱而未言的心情-談溝通中的情緒表達
  • 生命與失落議題:生前記憶保存不留遺憾-談生命議題與自我

近期工作坊帶領-

  • 藝術媒材結合心理議題

讓情緒自由-藝術紓壓體驗工作坊

是忙還是茫?點亮自己的火光-彩沙蠟燭工作坊

你身上有我喜歡的味道-擴香石親密關係工作坊

不完美墨傷心-酒精墨水畫療癒工作坊

如果人生不是黑白,那會是什麼顏色?

 

  • 紓壓創作體驗

色彩療癒 藝起紓壓

膠你療心情(紙膠帶)

一抹除壓(和諧粉彩)

別墨不關心(酒精墨水畫)

                讓煩惱流逝(精油彩沙蠟燭)

 

過往合作單位-外交部、自殺防治中心、台北市衛生局、都市發展局、勞動部就業服務處、世界展望中心(基隆分會)、遠傳、資誠會計事務所、安達人壽、龍騰文化、精英電腦、各大企業及各級學校等講師

專業訓練:

  • 兒少表達性藝術育療培訓(初階、進階)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培訓(初階、進階)
  •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初階、進階)
  • 長期照護心理專業人員 Level I及II 培訓
  •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訓練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和諧粉彩正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