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2 |
作者 

資優生可以跳級,但發展階段卻不容跳過

        前陣子行程精實的國小生,一夕之間變成新聞熱門的關鍵字,我的同溫層友人瘋狂轉發補習班的文章,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可以看到主播媽媽的文章被截取和轉貼,補習班反覆的澄清「孩子真的很快樂」,面對大眾排山倒海的質疑,這樣的回應頗有「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意味,接下來父親的背景被挖出來,雄厚的經濟實力更彷彿在回應輿論「平凡人哪懂菁英的培養呢?」

        雖然這些戰鬥行程的辛酸、睡眠不足的擔憂或是從痛苦學習中獲得的滿足感都是旁人的想像,但這些討論確實讓我非常非常好奇這兩個孩子的狀態,他們真的快樂嗎?因為一切的訊息太間接和破碎,也無法接觸到孩子、凝視著他們眼睛詢問:「你們怎麼想這些事呢?」所以在這裡就不以這件事為主軸,但或許可以聊聊的,是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

        從心理發展學家艾瑞克森的角度,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發展任務,前一個階段的成功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要看一個小學生的發展任務,我們不能只片段擷取612歲的學齡階段,我們也要一併考量6歲以前的發展才行。


0-2歲:這個世界安全可以信任嗎?

新生兒哭了到底要不要抱?這個育兒的經典問題,此刻答案似乎顯得無比清晰,如果是心理上的需要,當然要抱啊!因為害怕陌生人的氣味、環境的變動、莫名的焦慮不安,照顧者的擁抱正在告訴這個小東西:你可以相信我、我會在你身旁陪你度過這一切的,多抱一下可以讓一個人在生命的往後有更穩定的安全感去面對關係和困難,在我看來,CP值超級高!怎麼可以不抱呢?

(在這篇文章醞釀的同時,另一則虐童新聞爆發了,這也讓我聯想到這個1歲多的孩子如果倖存,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力氣才能再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呢?但只要活下來,終究還是有機會……)

2-3歲:我可以自己處理嗎?

在這個時期,許多照顧者都在面臨如廁訓練這個大挑戰,仔細想想,孩子能學會自行如廁,實在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除了要能感受身體複雜的訊息,他們特定的腹部肌肉要學會用力、同時間肛門肌肉又要能夠放鬆,羞愧感也在此刻慢慢成形,當一個孩子因為排泄而弄髒衣褲時,對於自己到底能做到些什麼、是不是做了一些很糟糕的事讓自己被討厭了,都是很困難消化的感覺。照顧者在此時此刻,是陪伴度過這些感覺的緩衝者、又或是強化這些感受的施壓者,會很深刻的影響孩子怎麼看待自己。

3-6歲:我可以去做我自己想做的嗎?

雖然還沒有非常明確,但此時的孩子好像已經會展現出對某些事有比較高的興趣或偏好,而照顧者的偏好也會開始和孩子產生互動,照顧者欣賞孩子有興趣做的那些事嗎?還是這些事情反而會引發照顧者的焦慮,並有意識的在引導或抑制呢?有時候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來談者,面臨一種未知的空洞感,對於自己喜歡做什麼或是想要什麼,是毫無想法的,這樣的狀態時常讓我聯想到毫無生氣的沼澤,彷彿身陷其中卻無法自拔。但在經過幾次談話之後,往往可以發現,這些人並非毫無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但在生命很早期的時候,這些火苗就被蓋住了。

6-12歲:我可以為世界做些什麼嗎?

來了來了,國小生就是這個階段,一個探索自我價值感的時期。這個時期對於事物的執著和熱情,其實是相當令人懷念的。順利走向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青春期的雛形,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有自己想要投注熱情的事物。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國小生的生活方式會形成這麼大的爭議,因為說不定他們真的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的從這些過程裡面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當然我認為這裡的價值並不一定是得獎,還包含母親看著他們的滿意微笑)

        不管是主動追求或被動回應,我們一直在透過和世界的互動尋找自己是誰,然而即使這些外在的線索彷彿可以給我們一些答案,但關於自己的內在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自己如何去感受、評估、思考、選擇,卻需要比想像中更長遠的時間,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期總是那麼瘋狂和不穩定,因為這是一場劇烈且真實的人體實驗,充滿著慘烈又深刻動人的經驗。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早年的基礎會讓一個人帶著更厚實的內在資源,去面對外在世界的挑戰。於是,有安全感的關係讓孩子可以克服羞愧的不舒服,有控制和自主的能力讓孩子能去學習社會規範和摸索多元技能,也才有可能進一步去建立更完整的自我價值觀,並進一步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大人。

        如果前一個階段卡關的孩子,難道真的就長不大了嗎?其實不會,我們都還是有能力去表現出一個「長大的樣子」,於是我可以忽略心中的不安去建立一段好像穩定的關係、或是我可以做一份很厲害的工作來假裝自己很踏實、甚至可以從高級奢華的物質生活裡去撐起自我的價值感,這就是「假我」的概念,不過我想後面有機會再來討論假我吧!

閱讀 91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4-03-12
蘇子喬

知識專長:
原生家庭關係、情緒紓壓與深度自我探索、嬰幼兒教養、憂鬱自殺防治

知識家簡介:
曾任大專院校兼任諮商心理師、失智症衛教心理師、企業專案心理師、居家長照心理師,目前擔任心不懶心理諮商所所長。
仍持續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訓練,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也擅長使用咖啡、甜點、手工藝等媒材帶領紓壓及人際互動工作坊。


Facebook 粉絲專頁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專業議題
情緒議題、自我探索、人際議題、壓力調適、自殺危機相關議題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憂鬱自殺防治
    人際溝通與互動
    長者身心保健

  2. 心理工作坊:
    咖啡/餅乾工作坊(紓壓、人際互動)
    自殺防治守門人工作坊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國際失智症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