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0 |
作者 

諮商心理師在職場不法侵害調查中的觀察與角色

自勞動部揭露職場霸凌事件以來,心理師在相關調查中逐漸發揮關鍵作用。心理師的專業核心在於人的內在心理與人際互動,而職場環境的友善與否,不僅關乎個人適應,也涉及整體組織的氛圍。當工作帶來的痛苦超越適應範疇,甚至因人際關係持續感到壓力或創傷時,就可能構成職場霸凌。

在職場不法侵害的調查過程中,心理師能從以下幾個面向發揮功能:

一、在調查過程中提供人性關懷

無論是申訴人或被申訴人,都渴望自己的經驗被傾聽與理解。對於申訴人來說,選擇發聲維護自身權益往往伴隨極大的心理壓力,更不用說在遭受不當對待的過程中,內心累積的委屈與痛苦。而被申訴者則可能經歷困惑、自我檢討、羞愧或委屈等情緒。

調查過程若能適切地聆聽當事人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經歷被重視,將有助於緩解情緒上的衝擊,進而穩定心理狀態,減少調查過程帶來的二度傷害。

二、評估心理傷害與危機程度

雖然職場不法侵害的調查並非正式的心理衡鑑,但心理師仍能透過專業評估,了解事件相關人員(包含申訴人、被申訴人及證人)的心理狀態。例如,是否出現焦慮、憂鬱、創傷反應,以及其嚴重程度等。

心理師的介入不僅能幫助當事人正視自身的心理議題,必要時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也能為組織提出減壓與因應建議,透過三級預防策略,降低後續心理危機的發生機率。

三、提供友善職場的建議

職場不法侵害的發生通常有其脈絡,因此對心理師而言,關鍵不僅在於釐清是否構成不法行為,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促進修復與調整,以預防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有時,問題可能源自世代文化差異,導致溝通誤解;有時則是高流動率的職場,使新人缺乏適應支持;也可能涉及人際界線模糊、情緒管理不足,進而引發衝突。心理師透過對個人心理狀態與團體動力的觀察與分析,能為企業提供改善職場環境的具體建議,協助建立更健康的組織文化。

閱讀 31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5-03-30
蘇子喬

知識專長:
原生家庭關係、情緒紓壓與深度自我探索、嬰幼兒教養、憂鬱自殺防治

知識家簡介:
曾任大專院校兼任諮商心理師、失智症衛教心理師、企業專案心理師、居家長照心理師,目前擔任心不懶心理諮商所所長。
仍持續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訓練,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也擅長使用咖啡、甜點、手工藝等媒材帶領紓壓及人際互動工作坊。


Facebook 粉絲專頁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專業議題
情緒議題、自我探索、人際議題、壓力調適、自殺危機相關議題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憂鬱自殺防治
    人際溝通與互動
    長者身心保健

  2. 心理工作坊:
    咖啡/餅乾工作坊(紓壓、人際互動)
    自殺防治守門人工作坊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國際失智症認證

此分類更多內容:

«« 職業倦怠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