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衡鑑/評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其實是心理師對個案問題有系統的資料蒐集、推論與分析,其分析結果可作為心理諮商/治療的處遇計畫參考,即便心理衡鑑/評估結果顯示符合某些心理疾病,都不代表已經確診,後續仍須要醫師依據心理衡鑑結果,並進一步問診評估後,才會下專業診斷,也才能開立診斷證明書。簡而言之,在醫師下診斷之前,都不算確診(Diagnose)。
心理衡鑑/評估是嚴謹的分析歷程
然而,許多人都誤以為心理衡鑑就是施作心理測驗或問卷而已,這些測驗與問卷其實都只是心理衡鑑過程可能會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專業心理師的推測(Estimate)、篩檢(Screen)、檢核(Check),與鑑別(Differentiate)等。
心理衡鑑過程中,當心理師與個案接觸,進行對話與互動可能就已經開始觀察評估,也會藉由閱讀過往相關紀錄與病例資料,對個案形成初步的理解,再藉由一系列的問題或問卷來篩選出造成個案困擾的可能心理成因或病症,但到這裡仍然都還只是心理師的假設階段(hypothesis)而已。
接下來心理師會開始針對可能的心理成因與病症逐一進行檢核,由於不同的心理成因與疾病,有時會有相似的身心反應(共病),謹慎的心理師會逐一的「排除」、「區辨」,最後才能將存留的心理成因與疾病撰寫成心理衡鑑/評估結果報告。
心理師的訓練體制又可分成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兩者在困擾的心理成因與疾病的心理評估上都有專業的訓練,心理師會在諮商/治療過程,依據心理衡鑑/評估的結果,擬定相關的諮商/治療策略,幫助您一步一步改善困擾。因此,不論是諮商心理師或是臨床心理師都能幫助您解決自身困擾的疑惑,不同的是臨床心理師更著重於病理性的評估;例如心理師法規範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就只有臨床心理師可以衡鑑,而諮商心理師則是更著重於心理成因的評估,這也是為什麼臨床心理師多數會在醫療院所遇見,而諮商心理師多數則在社區、學校遇見的原因之一。但別忘了,心理師提供的心理衡鑑/評估結果中,如涉及心理疾病,最終還是須要透過醫師才能確定診斷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