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心不懶
懶人心不懶
選單
首頁
心理諮商所
最新公告
駐點心理師
篩選適合我的心理師
個案管理員
方案專區
關於諮商所
喘息概念館
心理知識庫
知識庫主題分類表
心理觀測站
▶︎▶︎懶人澎湃包
▶︎▶︎多元性別好自在
[Podcast]聽知識
駐站知識家
關於心不懶
認識心不懶
採訪報導連結
文章投稿/登入
維護知識家
首頁
心理諮商所
最新公告
駐點心理師
篩選適合我的心理師
個案管理員
方案專區
關於諮商所
喘息概念館
心理知識庫
知識庫主題分類表
心理觀測站
▶︎▶︎懶人澎湃包
▶︎▶︎多元性別好自在
[Podcast]聽知識
駐站知識家
關於心不懶
認識心不懶
採訪報導連結
文章投稿/登入
維護知識家
訂閱此 RSS
災難後調適
王渝津
災難後調適
2018-10-25
有時候「感同身受」會傷人:留意「替代性創傷」
107年10月21日,美麗的宜蘭新馬車站發生了普悠瑪列車在台灣服役以來最嚴重的出軌意外,造成上百人的傷亡與財產損失。全台灣人都「感同身受」,也有許多人顯露了人性溫暖的一面,盡著自己的能力想要幫助流了血的同胞、受了傷的土地。 不過我們還注意到,有些人或許不是死傷者親友,也沒有搭上那班列車、沒有目睹那可怕的事發經過,但這兩天也「如臨現場」一樣感到恐懼、悲傷、絕望、驚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過是另一起不幸的新聞事件、離我很遙遠不是嗎?
閱讀全文...
替代性創傷
過度同理
王渝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