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19 |
作者 

向內心提問五個問句:整頓你的忌妒情緒

在諮商中,有許多來談者會談到關於自己的忌妒感受。
「為什麼我唸書唸3、4遍,成績還是比不上那些一邊念書、一邊玩社團的同學?」
「憑什麼有些漂亮的女生,就是可以輕而易舉的要求別人?」
「在我爸媽眼中,我總是比不上我弟…」

這些來談者帶這這樣的忌妒感受時,他們一方面呈現出忿忿不平,然而隨著談話的進展,開始出現許多對自己的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能力不足,所以無法達成或擁有這些想要的事情,因此陷入自怨自艾的深淵;甚至有些人還會自我責備怎麼會有忌妒這種感受,尤其是對於親近的友人或自己的手足,這種忌妒的感覺就像一根在胸口上的刺,難以拔除但又耿耿於懷。

在網路世界的催化下,我們的日常生活大量的接收他人所展示的成功樣貌,Facebook、Instagram一個個的社群平台,展現出健美的身材、旅行世界、昂貴美食、新居落成等等的美好景象,這些他人展現出來其中一塊生活面向,在自卑者眼中卻只看見這一塊,並將別人視為全部的成功。而這些理想的樣貌展示在幾張照片、幾句激勵文字與幾分鐘的短片,呈現出一個完美的結果,但卻無法呈現出過程,以及真實感受到過程中艱辛的另一面。當我們只是觀看成果而沒有進入準備期,我們只是在遠離體驗可能伴隨而來的挫折、挑戰、瓶頸等不舒適感受。

其實忌妒情緒是一種提醒,提醒有一種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目前自己尚未擁有,例如:健康的體態、親密的伴侶、理想的工作。當我們經常處於忌妒情緒時,其實表現目前正處在自卑的狀態,無法看見目前生活所擁有的,且在那個時刻「現實生活自我」與「理想生活自我」的距離非常遙遠,若無法展開行動縮短這中間的距離,則會陷在忌妒情緒之苦。當你發現經常出現忌妒情緒並且生活沒有任何前進時,這個停下來的時機,正好可以讓自己檢視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什麼部分?可以再多努力哪些面向?以下,將帶你透過五個問句整頓自己的忌妒情緒,更認識「這個忌妒情緒想讓我知道什麼?」,以及實踐更喜歡的自己。

面對忌妒,你可以問自己以下這五個問題:

  1. 我現在忌妒的這個人、事、生活,有什麼是我想要,但目前還沒擁有的?
  2. 擁有這樣的人、事、生活,我可以看到或感受到未來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3. 有什麼(代價)是我需要付出的?會對我目前的生活的哪些面向產生影響?
  4. 我會遇到怎樣的阻礙?而我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達成或克服?
  5. 有什麼是我明天起床,就可以開始做的一件小事情?幫助我成為想成為的人或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很喜歡一段話「請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並請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透過思考以上這五個問句,則是已經開始很好的第一步,去分辨自己生活中可以改變的部分,接受生活的不同選擇的影響,同時看見背後需要的付出與代價,最後你可以幫自己選擇踏出目前的舒適圈,勇敢為自己嚮往的人生前進一小步。

閱讀 220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18-09-19
廖莉彣

知識專長:
催眠、情緒紓壓與壓力調適、夢境探索、生涯探索

知識家簡介:
諮商心理師,NGH催眠師,艾瑞克森取向催眠訓練破200小時,NLP訓練時數破100小時。擅長結合催眠、夢境、NLP、繪畫與牌卡形式帶領抒壓與成長工作坊。

現任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跟著艾瑞克森這樣說」催眠語句訓練講師。目前工作場域為大專校院專任諮商心理師,有豐富大專院校學生諮商輔導等經驗,擅長運用催眠與NLP改善情緒壓力困擾與創傷經驗。


擅長專業主題:催眠諮商、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夢境探索、自信與自我肯定、生涯探索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自我探索與自我肯定
    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睡眠與夢
    輔導股長/志工同理心講座
    大學生相關議題(生涯探索、兩性關係、時間管理、人際關係與溝通等)
  2. 心理工作坊:
    催眠與NLP工作坊(催眠語句訓練、催眠紓壓等)
    夢境探索工作坊
    禪繞畫工作坊
    其他牌卡與繪畫紓壓工作坊(含OH卡、生涯卡、愛情卡等)

相關經歷:

大專院校專任心理師
華人艾瑞克森協會「跟著艾瑞克森這樣說」訓練講師
康社力協輔工作室合作心理師
義務張老師

專業證照:

諮商心理師
NGH國際催眠師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