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世界的催化下,我們的日常生活大量的接收他人所展示的成功樣貌,Facebook、Instagram一個個的社群平台,展現出健美的身材、旅行世界、昂貴美食、新居落成等等的美好景象,這些他人展現出來其中一塊生活面向,在自卑者眼中卻只看見這一塊,並將別人視為全部的成功。而這些理想的樣貌展示在幾張照片、幾句激勵文字與幾分鐘的短片,呈現出一個完美的結果,但卻無法呈現出過程,以及真實感受到過程中艱辛的另一面。當我們只是觀看成果而沒有進入準備期,我們只是在遠離體驗可能伴隨而來的挫折、挑戰、瓶頸等不舒適感受。
其實忌妒情緒是一種提醒,提醒有一種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目前自己尚未擁有,例如:健康的體態、親密的伴侶、理想的工作。當我們經常處於忌妒情緒時,其實表現目前正處在自卑的狀態,無法看見目前生活所擁有的,且在那個時刻「現實生活自我」與「理想生活自我」的距離非常遙遠,若無法展開行動縮短這中間的距離,則會陷在忌妒情緒之苦。當你發現經常出現忌妒情緒並且生活沒有任何前進時,這個停下來的時機,正好可以讓自己檢視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什麼部分?可以再多努力哪些面向?以下,將帶你透過五個問句整頓自己的忌妒情緒,更認識「這個忌妒情緒想讓我知道什麼?」,以及實踐更喜歡的自己。
面對忌妒,你可以問自己以下這五個問題:
- 我現在忌妒的這個人、事、生活,有什麼是我想要,但目前還沒擁有的?
- 擁有這樣的人、事、生活,我可以看到或感受到未來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 有什麼(代價)是我需要付出的?會對我目前的生活的哪些面向產生影響?
- 我會遇到怎樣的阻礙?而我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達成或克服?
- 有什麼是我明天起床,就可以開始做的一件小事情?幫助我成為想成為的人或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很喜歡一段話「請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並請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透過思考以上這五個問句,則是已經開始很好的第一步,去分辨自己生活中可以改變的部分,接受生活的不同選擇的影響,同時看見背後需要的付出與代價,最後你可以幫自己選擇踏出目前的舒適圈,勇敢為自己嚮往的人生前進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