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12 |
作者 

帶你解密孩子為何鬧脾氣和如何處理

在人潮眾多的捷運上,傳來非常明顯的哭喊聲
馬上就能聽出來是小孩的哭鬧的聲音
伴隨而來的是父母不斷的「噓~不准哭。你看大家都在看你,你在這樣叫會被趕下車喔。」
的確大家都在看那小孩,因為目光被孩子的聲音吸引,有許多人對那家庭投出好奇的眼光
這時父母壓力隨著目光的聚焦逐漸提高,開始更用力的希望孩子安靜
也因為焦慮和壓力的促使下,父母開始從柔性勸導到強硬施壓
「你再哭等一下回家你就知道,還不閉嘴?還有聲音?」
這時孩子的哭鬧聲明顯降低許多,但還是可聽見啜泣聲
這時父母的耐心已經用光了,「啪」響亮的一聲
本來只剩下啜泣聲的孩子,因為痛整個嚎啕大哭
父母的怒氣也伴隨哭聲增加,從此刻起到離開捷運車廂都不斷的在訓斥孩子,警告他再不閉嘴回家要他好看

父母遇到孩子鬧脾氣都會非常的困擾
而鬧脾氣最讓父母招架不住的原因通常是「父母不明白孩子要幹嘛」
但往往這些孩子哭鬧也是因為「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要的」
父母搞不懂,小孩說不清就演變出最頭疼的情況
以下幫各位家長整理孩子鬧脾氣可能的原因和如何化解

不舒服的狀態

孩子年紀較小時還無法意識自己身體不舒服的狀態
就像是大人很多事情很煩躁時的狀態很相似
成人有時都很難準確的描述出自己情緒不好的情況
孩子的感覺很實際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因此就會用較原始的本能反應哭鬧來呈現
肚子餓、想睡覺、太熱、過敏和發癢都可能是原因
這時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行為出現
像是不斷抓某個部位、揉眼睛、扯衣服、撥頭髮等
若因為孩子不舒服而責罵他們會讓孩子更難去統合這些感覺

吸引父母關注

孩子在某些時刻會特別希望父母關注
無聊時、感到害怕、想撒嬌、希望被安撫等
特別是孩子想撒嬌時,因為情境較無法觀察到
所以常常被家長誤以為孩子無緣無故在鬧脾氣
這時通常孩子的行為會是希望可以有肢體上的接觸
像是討抱抱、要大人牽、抱著父母的腳等
但有時父母沒有意識到而拒絕時,孩子會轉變成更強烈的行為表達
也就是開始跺腳、哭喊、大叫等
因此若發現孩子有比較強烈的肢體安撫需求,請盡量先給予滿足
這會讓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穩定後再詢問原因孩子也比較能回答
若是當下無法滿足時,也要告知孩子什麼時候可以
這不會讓孩子的情緒擴大成不安和不被愛的感受

能力不足的發洩

成長過程中就是會不斷的學習和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
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不斷失敗、輸掉遊戲就容易因此鬧脾氣
這樣的情緒通常是來自於對自己不夠好、做不好的生氣
因為對自己生氣是很難去抒發的感受
所以會有更強烈的外在行為去發洩這些內在的不舒服
通常行為會是亂丟東西、把東西弄壞、揮手踢腳、地上打滾等
這時父母需要限制丟的東西和範圍並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即可
不需要強烈制止和嚴厲責罵,孩子內在不舒服的感覺需要被釋放
若是強行制止容易轉變成傷害自己的行為去消減自己情緒上的不舒服
可以告知孩子等你比較冷靜,再來告訴我,可以給予一些進步的建議

需求未被滿足

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時就會想要用不理性的方式去爭取
通常是孩子喜愛的事物,像是買玩具、討零食、看電視、玩遊戲等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用說的表示,但在被家長拒絕後就會鬧脾氣
這時家長可以將規定重新告知一次,並告知若是用鬧脾氣的方式會減少這項東西
並且嚴格的執行這些規定
孩子還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所以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
因此需要父母的協助練習,當規則執行後孩子就能依照這樣的規範控制慾望

想表達自己的意見

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會因為希望孩子達成或完成要求
但往往孩子有時會拒絕或逃避去做這些事情
通常是在寫作業、吃飯、睡覺、洗澡、唸書等事情上
往往孩子會先說「不要」,但父母堅持要求後就會出現鬧脾氣的狀況
這時孩子會有自己拒絕的原因,覺得意見沒有被尊重而抗議
因此父母只需要在孩子出現拒絕話語時,瞭解孩子為什麼拒絕
並非要父母去順從孩子的意見,而是先讓孩子感覺被尊重
詢問後調整要求孩子完成事情的順序或時間點
孩子會因為已經試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減少負向情緒

閱讀 244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18-12-12
陳儀安

知識專長:
親子教養、兒童行為調整、兒童人際增進、遊戲治療、青少年議題、親子衝突改善

知識家簡介:
擅長於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親子教養相關諮詢,經常帶領兒童成長團體與兒童遊戲治療,喜歡與兒童和動物工作,於各大平台擔任駐站作家,分享親子教養相關文章與資訊,曾受邀電視節目與雜誌採訪分享兒童相關議題,在各學校、機構擔任合作心理師與講師,具備台灣諮商心理師與大陸諮詢師,也有NGH催眠師與動物溝通師證照,喜愛運用各類桌遊、遊戲和牌卡等媒材。。
擅長運用桌遊、遊戲、繪畫、牌卡等媒材帶領抒壓與成長工作坊。


擅長專頁主題:親子教養、兒童行為問題、遊戲治療、兒童諮商、親子諮商、青少年議題諮詢。

服務項目:

  1. 成長團體
    兒童情緒成長團體
    兒童行為控制團體
    兒童人際互動團體
    青少年成長團體
    家長成長團體
    家長舒壓團體
    教師舒壓成長團體
  2. 專題講座:
    親子教養與關係互動
    孩子行為問題探討
    嬰幼兒成長與發展
    兒童情緒發展與教養
    保母研習相關講題
    親職教育講座
    教師特教知能研習講座

相關經歷:

  • 適健復健科-諮商心理師
  • 國教署特教科-巡迴心理師
  • 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 大地之愛媽媽教室-合作講師
  • 台北市芝山國小-專任輔導教師
  • 台北市福林國小-專任輔導教師
  • 東吳大學情緒發展與情緒障礙-受邀講師
  • 康寧大學幼保系-受邀講師
  • 南台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受邀講師
  • 正修科技大學幼保系-受邀講師
  • 思塾文教機構-親職講師
  • 德明科技大學-講座講師
  • 亞東科技大學-講座講師
  • 中原大學-講座講師
  • 崇右影藝科技大學-講座講師
  • 基隆高中教師研習-講師
  • 海大附中教師研習-講師
  • 北政國中家長成長團體-講師
  •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講師
  • 台東海岸線家庭福利機構-外聘心理師
  • 世界展望會-外聘心理師
  • 芝山家扶機構-外聘心理師
  • 北投婦女中心-講師
  • 深美國小-外聘心理師
  • 東信國小-外聘心理師
  • 東光國小-外聘心理師
  • 雙溪高中-外聘心理師
  • 興德國小-外聘心理師
  • 行天宮親子館-課程講師
  • 中山親子館-課程講師
  • 基隆親子館-合作講師
  • 新竹縣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合作講師
  • 連江縣幼兒園教保員研習-講師
  • 台南社區教保資源中心-講師
  • 台灣婦女團體工作坊(高雄場)-講師
  • 樂服社區辜懷協會親職講座-講師
  • 大安運動中心親職講座-講師
  • 131fun親子館親職講座-講師
  • 木柵國中親職講座-講師
  • 金門湖埔國小親職講座-講師
  • 馬祖伊甸基金會親職團體-講師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中國二級諮詢師
  • 催眠治療師
  • 動物溝通師
  • 動物輔助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