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
作者 

給想放鬆卻鬆不下來的你,深度放鬆三訣竅

小華是個長期作息規律的人,他的規律可以做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按照著自己的記事本所安排那樣進行,而對他來說這種步調和方式可以完成想完成的事情,並且可以安穩的過好每一天。但是,總是會有些出差錯的時候,而這時候小華就會顯得特別的焦慮和緊張,而對他來說也知道要讓自己放鬆,所以他也很習慣性的把放鬆行程(跑步)放了進來,而這雖然讓他在跑步的時候真的有放鬆到,但是平常遇到出差錯的時候還是容易感到緊張。

對於很多人來說放鬆真的是一輩子的功課,有人常常肩膀痠痛,有人常常緊張焦慮到睡不好,而這些生理以及心理症狀都在反映身心無法放鬆的狀態。而這會讓我想到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現代人的旅遊也要把放鬆活動(比如按摩)當做一個行程,因為不這樣做就無法放鬆」,且不提這句話裡面的矛盾點,但卻反映著現代人對於放鬆的渴望。

這邊想要教你深度放鬆三訣竅:

  1. 要先知道,放鬆是個狀態而不是個目標

放鬆是一個當下的感覺,而不是一個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要去創造以及享受當下所營造出來的狀態,而不是當作一個未來才會發生的目標追尋。簡單來說,就是要享受當下,而每一刻的享受都會帶來身心的舒暢以及放鬆。

  1. 放鬆是個身心都輕輕的感覺

放鬆是一種身心狀態都輕輕的感覺,而這個用催眠的語言來說就是一種「眉頭鬆鬆的、肩膀鬆鬆的…而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躺在軟綿綿的床上那麼的舒服放鬆…」,而為了讓自己有這種輕輕的感覺,除了用催眠的方式之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創造屬於自己輕輕的活動,比如按摩眉頭以及肩膀、坐在草地上去享受日光浴等。

  1. 放鬆是一種注意力半集中的狀態

放鬆是一種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你想做的事情上面,但卻不是那麼用力地做。比如你想要打一份報告,但是請用七分力氣做,這邊指的力氣是指全身肌肉的力氣,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讓自己的身體可以多一點放鬆的狀態,而不是緊繃的狀態做事,這樣可以讓你在做事的時候不會那麼不舒服,而可以慢慢地體會放鬆的感覺。

閱讀 132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1-09-24
林杰勳

知識專長:
愛滋與性別、藥物濫用、催眠與夢、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創傷與復原

知識家簡介:
曾任大專院校專/兼任諮商心理師、社福機構合作心理師及督導、大專/企業/醫院合作講師、目前於看見心理諮商所執業。

仍持續進修社工博士班,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諮商工作擅長於潛意識工作,主要的方式為催眠及夢,並且也擅長使用家庭及關係的方式來處理人的議題。最近熱衷於把諮商及社工所學運用於生活中對於自己的看見,並且拿來練習與自己及他人相處。

夢行者-林杰勳諮商心理師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工研究所博士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

【理論取向】
我的理論取向以人際歷程的整合架構為主要框架,融入存在治療、正念減壓(MBSR)、認知行為(CBT)以及後現代的焦點解決諮商(SFBT)和敘事治療。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實踐大學社工系 講師
國、高中及大學 心理師及督導
助人專業促進協會 督導
CEDAW和CRC 聯合行動 講師
新竹毒品防制科 合作講師
醫院及企業單位 合作講師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合作心理師
台灣同行者互助協會 合作心理師
太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專業資格】
台灣諮商心理師高考證照
台灣諮商心理師督導證照
長期照護醫事人員證照
美國催眠協會(NGH)催眠治療師證照
美國NLP協會(ABNLP)專業執行師培訓
中華團體治療協會 團體心理治療師培訓
政治暴力創傷助人工作者初階培訓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癮治療培訓
心理牌卡 / 隱喻 / 存在 / 催眠 / 家族 / 認知 / 人際 專業培訓

【擅長專業議題】
親密關係議題(外遇/關係衝突/失戀分手/創傷失落/婚姻糾紛)
原生家庭議題(手足競爭/童年失落/家庭暴力/離家/創傷)
情緒與壓力因應(人際及職場關係/憂鬱/焦慮/強迫/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愛滋與性別議題(相異伴侶/愛滋污名/出櫃/開放關係/性侵及性騷擾)
藥物濫用議題(娛樂性用藥/藥愛/減害/復歸家庭)
男性自我成長(獨立/自我價值/關係溝通/尋找自我)
催眠與夢的工作(潛意識/認識與統整自我/早年創傷/前世今生回溯)
老人情緒及生活適應(老人憂鬱/焦慮/生命意義/自殺/性/照顧者心理支持)
熟年自我及生活適應(空巢/退休/人生意義/職場關係/家庭關係)
身心障礙及罕病議題(自我認同/身障及罕病賦權/身障及罕病找工作/照顧者心理支持)
生涯規劃與牌卡初探(探索與規劃/生涯轉換/退休/生涯卡/愛情卡/ OH卡)
自殺防治與危機處理(校園、機構及企業公司自殺防治及危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