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5 |
作者 

從《西遊記》看親職教養:如何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西遊記》這部經典中的孫悟空,無疑是一位充滿才華、聰慧非凡的角色,但他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叛逆精神,難以忍受束縛。最初,他無所畏懼,甚至敢大鬧天宮,但在經歷了種種挑戰後,他漸漸學會了如何駕馭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或許這一過程,與您孩子的成長經歷有著些許相似之處。青春期的孩子們,總是有著自己堅定的想法,渴望自由,挑戰一切權威,對父母的規範常常心生反感。而在這樣的叛逆與掙扎中,他們時常會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不知道自己該走向何方。那麼,作為父母,您該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既尊重孩子的個性,又能幫助他們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呢?讓我們以《西遊記》的故事來探討這個問題,或許能為您的親職教養提供一些新的啟示。

「五行山」像是父母規則的界線,但不要成為監獄

您是否還記得,孫悟空因為不聽話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雖然這是一種懲罰,但同時也是一種讓他反思自我的「冷靜期」,使他有機會去思考自己的行為與後果。

對於青少年的孩子來說,您設定的規則或許就像那座五行山。這些規定並非為了束縛孩子的自由,而是希望他們能從中領悟到某些生活的道理。然而,如果規則變得過於僵硬,甚至讓孩子感受到壓迫,那麼原本的「五行山」就可能變成一座真正的監獄,不僅無法讓孩子成長,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當父母過度限制孩子,例如嚴格管控課外活動、過度干涉交友、要求事事服從,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自由探索,而產生幾種消極的反應:

1. 反抗心理更強烈: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刻意違抗父母的規定,這反而讓親子衝突加劇。

2.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過於嚴格的約束讓孩子習慣依賴外部規則,而不是自己學習判斷對錯,未來面對自由時,容易失去方向。

3. 親子關係疏離:當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只是一味地限制,他們可能選擇隱瞞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願與父母溝通。

因此,規則應該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引導」,而非「鎖鏈」。與其單方面制定嚴格的規範,不如與孩子討論並建立可以靈活調整的界線,讓他們理解規則的目的,並在過程中學會負責任地運用自由。

孫悟空最後並沒有一直被壓在五行山下,而是成為唐三藏的徒弟,踏上取經之路,在磨練中成長。同樣地,當父母願意給予孩子適度的自由與信任,孩子才能真正從規則中學會智慧,而不是被規則困住。

 

為何要設立規則?

家庭中的規矩,比如門禁時間、使用手機的時間,或許會讓孩子感到煩悶,但這些規則的初衷,其實是為了保護他們,並提醒屬於他的的責任,而非單純的控制。

如何與孩子溝通規則?

 • 當您覺得某些規定對孩子過於嚴苛時,嘗試與孩子進行理性溝通,而非一味強加。例如,您可以說:「我理解你希望多點自由,但出於安全考慮,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你在哪裡,這樣我們可以適當延長回家時間。」

⚠ 重點:規則的設立,旨在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在自由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而非單純限制他們的發展。

 

「緊箍咒」像適時的提醒,但不要變成控制

即便孫悟空最終獲得了自由,唐僧依然為他戴上了「緊箍咒」,每當孫悟空衝動時,唐僧便用這一咒語提醒他冷靜。這種提醒,與您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嘮叨」有些相似。儘管孩子們常覺得煩,但其實這一切背後,都源自您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

然而,適時的提醒與過度的控制,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如果「緊箍咒」變成了一種控制孩子的工具,反而會讓親子關係產生裂痕,甚至導致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當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例如:

不讓孩子做決定:「你一定要選這所學校,因為這是對你最好的。」

限制孩子的探索:「這條路不好走,別試了,照我說的做就對了。」

干涉人際關係:「我不喜歡你的朋友,你不准跟他們來往。」

這樣的行為雖然出發點是保護孩子,但其實容易產生反效果:

1. 孩子變得依賴,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如果每件事都由父母決定,孩子便無法學會自己做選擇,也不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未來可能在面對挑戰時缺乏判斷力與應對能力。

2. 孩子產生壓抑與抗拒心理

當孩子感受到長期被控制,他們可能會選擇表面順從,但內心卻累積壓力與不滿,甚至可能在未來以更極端的方式反抗,如叛逆行為或刻意對抗父母的期望。

3. 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與疏離

當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甚至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他們可能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想法,減少與父母的溝通,最終讓親子關係變得冷淡。

 

緊箍咒應該是提醒,而不是控制。 唐僧雖然對孫悟空使用緊箍咒,但他從未阻止孫悟空發揮自己的能力,而是透過引導,讓孫悟空在保護師父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父母可以學習這種方式,給予孩子提醒與引導,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有機會自己學習、自己犯錯,從錯誤中成長。 這樣一來,您的提醒就不會變成束縛,而會成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指引。

 

為什麼父母總是「囉嗦」? 

當您提醒孩子早點睡、不沉迷手機、或要準備考試時,這些看似瑣碎的話語,並非為了控制孩子,而是因為您在乎他們的未來,希望他們能夠避免走冤枉路。

如何減少「緊箍咒」的發作? 

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責任感,是減少「緊箍咒」發作的最佳方法。如果您能夠讓孩子自主負責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他們會逐漸展現自律,這樣您對他們的提醒也會隨之減少。

⚠ 重點:提醒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當孩子能夠自覺負責時,提醒的頻率自然會減少。

 

「唐僧」像是父母的耐心與信任

唐僧雖然並非擁有強大的神通,但他對孫悟空的信任與耐心,卻成為了孫悟空成長的動力。無論孫悟空多麼叛逆暴躁,唐僧始終選擇相信他,並在他迷失後,仍給予他重新回歸的機會。您的耐心與信任,也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力量。雖然您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但您對他們的陪伴與支持,始終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依靠。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您的信任? 

表達您的關心:當您感到孩子有困難或迷茫時,不妨和他們談談,並表達您對他們的支持與關心。雖然孩子可能未必完全理解您的心意,但您依然能通過傾聽和理解,讓他們感受到您無條件的支持。 • 讓孩子看到您的信任:當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努力,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中,您可以積極地給予他們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您對他們的信任與鼓勵。

⚠ 重點:即使無法完全理解孩子的心情,您依然是他們成長路上的最堅實後盾。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每個人都有適合的路

最終,孫悟空並沒有成為天庭的官員,而是選擇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並在這條路上揮灑出屬於他的才華與光彩。這正如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他們不必按照父母的期待去發展,而是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走出最適合自己的路。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鼓勵孩子多嘗試不同的事物:無論是運動、音樂、寫作、科技還是藝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讓他們在多種選擇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愛並能夠發揮的領域,這才是他們真正成長的起點。 • 不必強求孩子成為「完美的小孩」:有時候,孩子的成績不一定代表他們的未來。與其讓孩子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不如幫助他們發現屬於自己、能讓他們快樂並充滿成就感的事情。

⚠ 重點:孩子不必成為最優秀的那個,但必須找到最適合他們的路。

 

與孩子攜手走向未來

《西遊記》告訴我們,孫悟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無數挑戰與磨練後,逐漸走向成熟。如今,您的孩子也正在經歷著這樣的成長,而您作為父母,則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唐僧,陪伴他們一路走來。或許有時,您會覺得孩子的行為讓您感到困惑或煩惱,但其實,他們並不是故意與您作對,而是在追尋屬於自己的道路。您對他們的關愛與陪伴,會幫助他們少走彎路,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條成長的路上,孩子並不孤單。請試著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您對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因為真正的成長,並非對抗,而是理解與選擇。

閱讀 25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5-03-15
方將任

知識專長:
情緒與壓力調適、生涯探索、家庭親子、人際關係、生態觀點個案管理暨危機處遇

知識家簡介:
心不懶創辦人;推廣以「民眾需求」為本位的心理協助,結合心理學、輔導學與紓壓活動的資深諮商心理師。同時擁有國際咖啡師、廚師、街頭藝人等執照。擅長運用非洲鼓、咖啡、繪畫等不同活動方式,引導身心紓壓、自我探索。擔任多所大專院校、新北市政府、企業等合作心理師及專業督導。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議題:
家庭親子、兒童、青少年心理,生涯探索、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憂鬱/躁鬱、焦慮、校園自殺防治暨危機處遇。

擅長理論學派:
焦點解決心理諮商、敘事心理治療/家族治療、正念心理學。

現任:
心不懶線上心理成長智庫/諮商所/喘息咖啡 執行長

相關經歷:

  • 新北市政府、新北市議會EAP心理師
  • 新竹生命線合作心理師、企業講師
  • 大專院校約聘心理師、專業督導
  • 哈哈滬非洲鼓樂團團長
  • 醬泥咖啡烘焙房負責人
  • 第五屆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中餐烹飪廚師證照(丙級/葷食)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非洲鼓樂團街頭藝人證

近期講座主題經驗:

  • 職場壓力調適:職業倦怠停、看、聽
  • 職場不法侵害防治:人際尊重與界線
  • 職場騷擾防治:人際尊重與界線
  • 職場父母家庭溝通術:你今天同理了嗎?
  • 職場溝通術:同理心初階、進階
  • 職場人際關係與溝通:職場溝通與衝突管理
  • 生態觀點學校輔導:跨單位的系統合作模式
  • 諮商歷程的心理評估與危機處遇
  • 珍愛生命守門人:高關懷學生陪伴與輔導合作
  • 我的非典生涯:態度決定價值
  • 別讓紓壓成為一種負擔: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 親子陪伴系列:孩子情緒怎麼辦?
  • 親子陪伴系列:如何讓孩子放電?
  • 暖男爸爸養成班:新手爸爸心理調適篇

近期團體/工作坊主題經驗:

  • 咖啡/非洲鼓工作坊系列:
    正念咖啡紓壓工作坊
    溝通與合作咖啡工作坊
  • 非洲鼓工作坊系列:
    正念非洲鼓紓壓工作坊
    溝通與合作非洲鼓工作坊
  • 繪畫系列:
    投射性繪畫自我探索工作坊
    親子關係繪畫工作坊
  • 牌卡工作坊系列:
    自我覺察牌卡工作坊

專業服務項目

  • 專業督導與顧問
    實習生、專任輔導員專業督導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理
  • 專題講座
    生涯探索
    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人際關係與溝通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遇
  • 成長工作坊
    咖啡工作坊(正念抒壓、人際關係與溝通)
    非洲鼓工作坊(正念抒壓、人際關係與溝通)
    投射性繪畫工作坊(自我探索)
    方寸之心牌卡工作坊(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