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12至17歲青少年「自傷(自殺)」趨勢從2014年逐年攀升,在2021年通報數更是到達最高峰,也有為數不少「無聲墜樓」的事件,卻有官員回應此事時,說出「因為高樓的增加」導致「青少年的衝動墜樓事件增加」,讓我們不禁嚴肅思考,這群本是該健康成長、面臨求學階段的孩子,是否真的被漏接? 抑或有更多其它被忽略的因素呢?

醫事人員及染疫死亡家屬可申請補助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協助調適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維護身心健康。

想要預約諮商嗎?

只要點選網頁「駐點心理師」圖像,就會進入預約頁面,

完整填寫表單,並點選「送出預約申請單」。

心理師會盡快與您聯絡,並與您討論晤談日期與時間。

如果您想要討論的議題不知道該找哪一位心理師,也可以直接點選「心不懶 個案管理員」,

完整填寫預約表單後,個案管理員會幫您媒合合適的心理師呦!

https://www.unlazy-mind.com/counseling

大家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然而,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經有過: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如車禍),自己卻沒有主動伸手援助呢?若沒有選擇幫助別人,那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其實在人們在決定要不要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內心其實會經過五種小劇場喔,當你跑完五種小劇場才可能會有助人的行為,所以可以來看看這個懶人包,了解自己面對需助人時卡在哪一點居多呢?

前段時間台劇"台北女子圖鑑"引發一系列南北爭論,劇情反映著到大都市生活的各種樣態,主角心中成功的表徵。

劇中的主角-林怡姍從台南到了台北後,本以為夢想成真、有嶄新的開始,卻在五光十色的都市下反而迷失自己,在不斷交替的關係與工作間找尋自我,糾結於繼續還是離開的選擇題。

放下電視遙控器,想了想現在的自己,我找到自我了嗎? 我的圖鑑又是什麼呢?

若不回應另一顆心,你自己的心終將凋零。

-賽珍珠                                                                 

前陣子哥吉拉的新聞沸沸揚揚,自己也跟風了幾天,看著太太隔三差五的更新劇情,情緒也跟著起起伏伏,一方面想著自己什麼東西被送走時會生氣到離家出走,選擇不要這段關係;另一方面也想著先生的心情,在憤怒、拒絕的表面下,內在可能經歷到許多的委屈、挫敗及傷害。

Google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


PODCAST聽知識

學習也可以很輕鬆,心不懶陪您用耳朵學習心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