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安

陳柔安

知識專長:

照顧者身心健康、親子關係、自我探索、情緒覺察、心理衛教

專家簡介:

  • 現為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 現為Bananny托育小幫手、KIDO-DOO兒童復健找資源陪玩姊姊
  • 喜歡閱讀繪本、藝術創作-壓克力與無意識流動畫

擅長議題:兒童與青少年、親子關係、照顧者身心健康、壓力調適與緩解、人際議題、自我探索、情緒覺察

擅長理論學派:後現代取向(結合藝術媒材應用)、人際歷程取向。

相關經歷:

  •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 上善心理治療所 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 嘉義大學附設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 助理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小光是一位已經出社會五六年的上班族,每天上班八小時,但其實小光夢想成為一位藝術家,他不想做千篇一律又沒有成就感的工作。但每當小光回到家時,總是感覺很累,只想滑手機。小光不敢貿然將所有心力投入在興趣當中,擔心自己失敗,只能趁休假的時候偶爾做做一些嘗試,但時常對成果不甚滿意;小光很迷茫,覺得沒有一件事做得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光彷彿還在原地打轉,無法前進的小光陷入焦慮,什麼事都做不好...

小美是一位青春活力的學生,除了學業,平時還有打工、社團、談戀愛。小美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前一件事情還沒做完,下一件事緊接而來;事情總是趕在最後一刻完成,成果卻也是馬馬虎虎;小美已經覺得很累了,卻總是被提醒哪些事情忘了做。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讓小美好挫折,小美漸漸地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與活力,每天只想躺平...

「老師,不可能啦!你太誇張了!」、「小孩這樣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他只是比較皮,你怎麼說他過動?」、「我小時候也這樣啊,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沒事啦!」這是很多爸爸媽媽在聽到學校老師反應孩子疑似過動時常常出現的OS...當孩子的不當行為已經超出教師的負荷範圍時,導師只能評估過後向父母反應,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尋求進一步的專業資源。然而這對父母來說,可謂是天上飛來一大顆隕石砸在他們家...

『我想要交到好多朋友』/『我好擔心我不被喜歡』/『我不想成為邊緣人』

曾為青少年的我當時有許多人際上的渴望與焦慮,比起家人和學業,我更花時間與力氣關注身邊的同學、朋友。每天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討人喜愛、受到關注,當朋友們因為我的某個言行舉止哈哈大笑時,我就會反覆地做出這些行為,確保他們跟我在一起時是開心的。然而,當放學我回到家中,卻總是感受到無比的空虛與不踏實...

小芬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她經常在大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突然生氣、大吼大叫、哭鬧,甚至動手打自己的妹妹。父母親對此感到十分苦惱,對於小芬的失控行為,當下父母只能嚴厲制止,或是用處罰的方式試圖在短時間內讓小芬「變乖」。然而,小芬仍頻頻出現情緒失控的行為,甚至一次比一次誇張,讓父母十分頭疼…

『孩子在我的扶養下逐漸茁壯,當我還沉浸在與孩子打打鬧鬧的生活中,有一天我發現,孩子因為學業/工作/結婚,要離開我身邊了...天啊!我愛的孩子要離開家裡了!』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