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長:
照顧者身心健康、親子關係、自我探索、情緒覺察、心理衛教
專家簡介:
擅長議題:兒童與青少年、親子關係、照顧者身心健康、壓力調適與緩解、人際議題、自我探索、情緒覺察
擅長理論學派:後現代取向(結合藝術媒材應用)、人際歷程取向。
相關經歷:
「老師,不可能啦!你太誇張了!」、「小孩這樣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他只是比較皮,你怎麼說他過動?」、「我小時候也這樣啊,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沒事啦!」這是很多爸爸媽媽在聽到學校老師反應孩子疑似過動時常常出現的OS...當孩子的不當行為已經超出教師的負荷範圍時,導師只能評估過後向父母反應,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尋求進一步的專業資源。然而這對父母來說,可謂是天上飛來一大顆隕石砸在他們家...
『我想要交到好多朋友』/『我好擔心我不被喜歡』/『我不想成為邊緣人』
曾為青少年的我當時有許多人際上的渴望與焦慮,比起家人和學業,我更花時間與力氣關注身邊的同學、朋友。每天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討人喜愛、受到關注,當朋友們因為我的某個言行舉止哈哈大笑時,我就會反覆地做出這些行為,確保他們跟我在一起時是開心的。然而,當放學我回到家中,卻總是感受到無比的空虛與不踏實...
小芬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她經常在大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突然生氣、大吼大叫、哭鬧,甚至動手打自己的妹妹。父母親對此感到十分苦惱,對於小芬的失控行為,當下父母只能嚴厲制止,或是用處罰的方式試圖在短時間內讓小芬「變乖」。然而,小芬仍頻頻出現情緒失控的行為,甚至一次比一次誇張,讓父母十分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