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商中,有許多來談者會談到關於自己的忌妒感受。
「為什麼我唸書唸3、4遍,成績還是比不上那些一邊念書、一邊玩社團的同學?」
「憑什麼有些漂亮的女生,就是可以輕而易舉的要求別人?」
「在我爸媽眼中,我總是比不上我弟…」
這些來談者帶這這樣的忌妒感受時,他們一方面呈現出忿忿不平,然而隨著談話的進展,開始出現許多對自己的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能力不足,所以無法達成或擁有這些想要的事情,因此陷入自怨自艾的深淵;甚至有些人還會自我責備怎麼會有忌妒這種感受,尤其是對於親近的友人或自己的手足,這種忌妒的感覺就像一根在胸口上的刺,難以拔除但又耿耿於懷。
最近的新聞版面很哀傷,有好幾人因為各種我們無法確知的困境而選擇離開了人間。每次看到這類的新聞時總是嘆氣,但同時也勾起自己內心的害怕。在生命長河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曾有過那種「好想消失」、「撐不下去了」的感覺,所以得知他人自殺時,其實某種程度都是在提醒自己,自己是「生還者」,或是,曾經我們也一度站在那條鋼索上,搖搖欲墜。雖然自殺事件幾乎確定是無法根絕的事,但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仍然在那千絲萬縷中梳理出一些頭緒。這些小小的線頭,或許可以幫助困境中的我們以及身邊的人,多一些其他的機會與選擇。以下,我將分別就「自殺徵兆辨識」,以及「自殺防治」兩個部份描述,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過去,我從未對哪個宗教這般厭惡過,直至婚姻平權風起雲湧。
婚姻平權議題延燒至今,每個階段有其階段性的熱門聚焦議題,如今因著公投大選在即又一波白熱化。近日一系列公投辯論會中,代表反同婚立場者的辯方共8位,而這8位全是基督徒,全是!
這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問,多年來挺反雙方的對話溝通促進彼此理解至今,何以反同的基督徒社群仍如此勢大而不移?亦或我該慶幸,如今仍敢於大鳴大放且尚具群眾基礎之反同大將,也多半僅存於基督徒社群中了?
你的聖經你的教義要你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那是你家的事,我若結婚也沒打算上你的教堂你的教會,你用你的教義綑綁未信者、綑綁民法、綑綁國家,會不會管太寬?
在巴士開往羅東的公路上,我們一行老同學準備前往包棟民宿共度周末, 車途上鄰座的Z向我邀稿,大學時的我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將分別以雜誌主編及心理師的這兩種身份交手,怎麼也想不到。
記得大學時輔修廣告學系的我,給自己的生涯發展定位是「廣告培養專業, 文藝飽滿靈魂」,當年Z對此頗有微詞,他認為憑什麼文藝就不能是專業?就 只能飽滿靈魂?那時我回應到:「那僅是我對自己的規劃啊!」其實,回首來 時路,當時的我無非是因為生存焦慮重,壓根認為純文學的路子不好混飯吃, 於是早向商業靠攏了,我沒有像Z那堅守耕耘於純文學上的勇氣,老早為了五 斗米在水蛇腰。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