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PTT BG板的回文,原文標題為:「有什麼建議的方式溝憂鬱症女友溝通呢?」推文裡有很多值得一回的問題,也一併整理成這篇。

我是執業工作中的心理師,在2020.9至2021.11有鬱症患者的身份。依自己患病經驗、專業訓練和諮商工作經驗,我把與患者的相處歸結為三點:關心、彈性、沒關係。

這幾天看到了先前一則新聞,標題是「辛龍思念劉真走不出家門,遭吳宗憲下最後通牒」,在劉真過世的那段期間,我也正好遇上阿嬤過世,看到這類的新聞,特別有感觸。

面對摯愛的離世,是我們生命無法逃避的課題,而這個社會是否允許我們盡情的悲傷?

為什麼人在憂鬱之時,有可能反而會推開他人的關心,甚至拒人於千里之外呢?

其實,推開你,不代表他不需要你,那…是意味著什麼呢?

且讓我們透過此次的懶人包看下去...

憂鬱情緒,是現代許多人的困擾,憂鬱症更成為現代文明病之一。

你知道「百憂解」這款歷史悠久的憂鬱治療藥物嗎?這款藥物未來即將退出台灣藥物,將引起許多使用者的擔憂。

沒關係,懶人包帶你一探不同憂鬱治療方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脆弱之處;

有些痛,需要正視才能獲得療癒。

心理諮商師羅子琦,

透過自我經驗的分享,

諮商室裡百種人生故事的曲折,

告訴我們...

隨著大眾對情緒疾病的認識與了解,「憂鬱症」這樣的字眼愈來愈能被社會所接納,大家不再是憂鬱症為災難避之唯恐不及,是對心理健康認知上的一大躍進;然而,真正罹患憂鬱症的人,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正被這個疾病所苦,呈現在身體上的可能是容易疲累、頭痛、胃痛或身體器官上找不出病因的疼痛,往往會誤以為是壓力所導致而輕忽症狀,大眾對憂鬱症的認知若只是處於表面的理解、甚至一知半解,卻也容易讓憂懼症被過度解釋、誤用、將憂鬱症認知為就是這個人的意志薄弱、就是想不開才導致憂鬱,覺得只要轉換心境、堅強一點,便能好轉,甚至對身邊的人亂扣上憂鬱症的帽子,反而忽視了對疾病的真正認識,相信仍有不少的人因為擔心求診身心科或精神科而擔心被貼上「不正常」的標籤,而刻意輕忽疾病對自己帶來的影響,不去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導致錯失了憂鬱症患者被治療的最佳時機。

第 1 頁,共 2 頁

Google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