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至今已經將近兩年,台灣的防疫工作仰賴優秀的團隊與民眾的團結,得到國際間有目共睹的良好成效。但這一年多來,面對每天的確診數據、隔離措施、人際疏離,或是在生活當中的限制與損失,相信每個人的身心都累積了許多的壓力,這些壓力或多或少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感受、想法與行為造成了負向的影響,或可能讓防疫的行動漸漸變得鬆散。
「我的創傷,誰能理解。認識創傷後壓力症」隨著榮登排行榜前10名的台劇—火神的眼淚 完結,我們從中發現消防人員背後的艱辛,其中消防人員因拯救不利而引發的「創傷壓力症狀」更令人心酸。除此之外,台灣過去幾年也曾發生許多天災、人禍,這些都可能導致「倖存者」與「救護人員」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
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你是否...被重大生活事件、生活細小瑣事、自我要求、角色多元搞到壓力山大? 常常忘記自由的空氣是什麼?
檢視一下自己的壓力指數!看看是不是開始需要提醒自己的開始好好呼吸唷 !
現代人壓力大,總是難以紓解。
Wu心(吳景濱心理師)將與您探討與您心靈有關的,社會議題、感情、人際、工作、學習。
以心理學角度出發,療癒自我。
疫情的三級緊戒對許多人而言是措手不及的生活驟變,尤其廣大家長們面對孩子上學與托育暫停後該如何安置小孩而傷透了腦筋。即使有親友後援的家長,也可能面臨每天接送孩子的奔波、成為假日父母、祖父母到家裡同住以便照顧小孩這樣的生活變化。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