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並不喜歡直接在人際關係中表達不滿,不論是親密關係、同儕、職場,甚至是家人都是如此,因為當我們提出問題,很容易被視作在抱怨、指責,反而讓關係更加緊張,彼此的談話還可能轉變為爭吵、冷戰,到最後我們甚至忘記為什麼要提出問題,又或是自己最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

2022224日歐洲兩國的邊境燃起狼煙,雖然在台灣的我們聽不見隆隆的砲聲、聞不到刺鼻的煙硝味,但戰爭引發的不安,或許正絲絲地飄入腦中,但卻不自知...

不要把地上的東西放嘴巴!

不可以站那麼高,很危險!

電視不能看那麼久,眼睛要休息一下!

家有小兒的我,這種不要、不可以的造樣造句,在相處的時間裡每幾分鐘就要上演一次。然而這樣的句子說出口,一陣懊惱就湧了上來:

經常發現許多孩子在玩遊戲或者學習新事物時因為有難度而屢屢失敗,失敗幾次後有些孩子會逃避不想再嘗試,而有些孩子則會生氣破壞東西或攻擊周圍的人,家長觀察到這樣現象會感到很緊張,擔心孩子禁不起考驗和挫折,但放棄學習是最讓人頭疼的,因為孩子失去動機時,再多的鼓勵往往也起不了作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家長也需要適時的運用不同方式去激勵孩子。

「愛到妥協,到頭來還是無解,綁著你不讓你飛,歷史不斷重演,我好累,愛到妥協,也無法將故事再重寫...」。數年前,這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唱出了一段愛情中的卑微與無奈,妥協於關係與另外一半,忽視著謊言、壓抑著自己,就只為了進入對方的世界、只為了將對方留在身邊。

學期又來到尾聲了,對小朋友來說又緊張又開心,緊張是因為還要考段考;開心則是考完就可以準備放假了,許多家長也會跟著緊張,擔心小朋友考試時會不會粗心、忘記寫名字、忘記複習過的,一場段考似乎全家人心情都陪著一起應戰,當結束這場考試後,接踵而來的就會是「分數」,這對許多家庭來說才是真正的考試,考著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