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回應另一顆心,你自己的心終將凋零。
-賽珍珠
前陣子哥吉拉的新聞沸沸揚揚,自己也跟風了幾天,看著太太隔三差五的更新劇情,情緒也跟著起起伏伏,一方面想著自己什麼東西被送走時會生氣到離家出走,選擇不要這段關係;另一方面也想著先生的心情,在憤怒、拒絕的表面下,內在可能經歷到許多的委屈、挫敗及傷害。
「我從少女時期就認識他,然後一起進入婚姻,我們的關係説是細水長流,卻也好像漸漸少了一點激情與悸動,最近更開始覺得生活一成不變,就像只是住在一起的兩個人」。
敏敏在晤談中淡然地說出這些話,神情帶有悲傷,也有種憂愁與無奈。
「愛到妥協,到頭來還是無解,綁著你不讓你飛,歷史不斷重演,我好累,愛到妥協,也無法將故事再重寫...」。數年前,這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唱出了一段愛情中的卑微與無奈,妥協於關係與另外一半,忽視著謊言、壓抑著自己,就只為了進入對方的世界、只為了將對方留在身邊。
還未進入愛情時,我們可能沒有想過原來有天會這樣著迷著他人。
曖昧促使我們更積極展現美好的一面,渴望與好感對象拉近距離。
熱戀時大腦多巴胺分泌的增加讓我們渴求與伴侶的相聚,
也形成月暈效應而讓我們聚焦在伴侶的優點,擴大了形象的美好。
然而,清醒後的磨合期讓我們掉進了伴侶與從前印象不同的失落裡。
原先理性內斂的人怎麼變得冷漠寡言?而感性親和的人怎麼又變得如此情緒化?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