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睡眠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嗎?安眠藥會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呢?讓專業的睡眠技師來告訴你如何擁有一夜好眠的小秘密!

小櫻和好朋友阿瑞在咖啡廳裡聊天。

小櫻:「最近我們老闆不知道發什麼神經,丟一堆工作給我,每天都加班又不給我加班費。」

阿瑞:「工作又不能說不做就不做,你應該很悶吧,壓力這麼大,要不要去找心理師聊一聊啊?」

小櫻:「唉唷我又沒病,況且我不習慣跟陌生人聊天,跟你聊就好啦!」

阿瑞:「去諮商不代表有病,而且那跟我們聊天不一樣喔…」

您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印象是不是和小櫻的很相似呢?許多人都和小櫻一樣覺得那是憂鬱很嚴重、精神病、想自殺的人才需要的,生活上的瑣事跟朋友聊一聊就好了,還不用花錢多好!其實這是很常見的迷思與誤解,那麼「心理諮商到底是甚麼呢?」

童年傷痕這一書作者中野日出美,以溝通分析為理論,並且融合神經語言程式學(NLP),並搭配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療法,所創立的「依戀重生療法」,用來修復那些童年受困於不良的依附關係的人,循序漸進的帶領當事人,重建內心安全堡壘,成為一個獨立、成熟,有能力開展愛的人。

這本書前半部分主要在介紹依戀障礙與童年傷痕對人的影響,也列出了五種毒親父母的類型:

►關係疏離、防衛冷漠「冰山型父母」
►過度介入、緊迫盯人的「直升機父母」
►對孩子施加身心暴力的「破壞型父母」
►無法依靠的「家家酒父母」
►為達自身目的利用孩子的「糖果屋父母」

最近的新聞版面很哀傷,有好幾人因為各種我們無法確知的困境而選擇離開了人間。每次看到這類的新聞時總是嘆氣,但同時也勾起自己內心的害怕。在生命長河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曾有過那種「好想消失」、「撐不下去了」的感覺,所以得知他人自殺時,其實某種程度都是在提醒自己,自己是「生還者」,或是,曾經我們也一度站在那條鋼索上,搖搖欲墜。雖然自殺事件幾乎確定是無法根絕的事,但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仍然在那千絲萬縷中梳理出一些頭緒。這些小小的線頭,或許可以幫助困境中的我們以及身邊的人,多一些其他的機會與選擇。以下,我將分別就「自殺徵兆辨識」,以及「自殺防治」兩個部份描述,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107年10月21日,美麗的宜蘭新馬車站發生了普悠瑪列車在台灣服役以來最嚴重的出軌意外,造成上百人的傷亡與財產損失。全台灣人都「感同身受」,也有許多人顯露了人性溫暖的一面,盡著自己的能力想要幫助流了血的同胞、受了傷的土地。

不過我們還注意到,有些人或許不是死傷者親友,也沒有搭上那班列車、沒有目睹那可怕的事發經過,但這兩天也「如臨現場」一樣感到恐懼、悲傷、絕望、驚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過是另一起不幸的新聞事件、離我很遙遠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