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視界裡,看到了什麼?

那天孩子窩在房間裡,不知道在玩些什麼,當我意識到「孩子安靜一定沒好事」並衝進房間時,她已經自己轉開了一罐極度滋潤的藥膏,手上、臉上、頭髮上、以及那一整條藥膏上,全都油油亮亮的、看到她黏呼呼的手,我覺得我已經無法用氣呼呼來形容...

在你我的身邊,總是會有一些人讓你情緒低落的時候想到他;

也有一些人即使心情再沉重,也不會讓人看出一點端倪:他們把自己的不好掩飾得很好。

在我的心理師同溫層裡,並不避諱去面對自己的各種低潮和黑暗,

我們有同儕支持小團體、有專業督導、也有自己的心理師,

正因為這樣,當我們在對話的過程裡提到「我的心理師說...」並沒有人會為此感到驚訝,

可能是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我有時候會忘記對許多人而言,心理師並不是一個日常會出現的角色。

這不是一篇心理文章,而只是一篇自我提醒的歷程記錄,因為不只有坐馬桶,我們要一起學習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我心裡發寒?)我的大寶差不多在一歲半的時候接觸到馬桶寶寶這個名詞,

「你自己不就是心理師嗎?我有心事為什麼不能找你談?」朋友問我。

「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了,所以才不適合啊!會有雙重關係的問題啦!」

「什麼是雙重關係?會有什麼問題嗎?就是因為你比較了解我,所以你可以更快給我有用的建議啊!而且你都知道我發生過的事情,我就不用再和另外一個人重新講了。」

不要把地上的東西放嘴巴!

不可以站那麼高,很危險!

電視不能看那麼久,眼睛要休息一下!

家有小兒的我,這種不要、不可以的造樣造句,在相處的時間裡每幾分鐘就要上演一次。然而這樣的句子說出口,一陣懊惱就湧了上來:

這幾天看到了先前一則新聞,標題是「辛龍思念劉真走不出家門,遭吳宗憲下最後通牒」,在劉真過世的那段期間,我也正好遇上阿嬤過世,看到這類的新聞,特別有感觸。

面對摯愛的離世,是我們生命無法逃避的課題,而這個社會是否允許我們盡情的悲傷?

第 1 頁,共 2 頁

Google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


PODCAST聽知識

學習也可以很輕鬆,心不懶陪您用耳朵學習心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