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了先前一則新聞,標題是「辛龍思念劉真走不出家門,遭吳宗憲下最後通牒」,在劉真過世的那段期間,我也正好遇上阿嬤過世,看到這類的新聞,特別有感觸。
面對摯愛的離世,是我們生命無法逃避的課題,而這個社會是否允許我們盡情的悲傷?
因為長照的專業服務接觸到王伯伯,我從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的那麼快。
第一次與王伯伯的見面,他的身體看起來清瘦但硬朗,即使手上拿著拐杖,但看得出來,他並不依賴拐杖,他是拿給家人看著心安的。一連好幾個禮拜,我和王伯伯在社區大樓的公共空間,看著窗外公園,聊著他辛苦卻又帶著自豪的年少、也說著他深感遺憾的人生決定,我以為我們還可以這樣子聊個好一陣子,聊到他可以回去心心念念得在台北的老家。
人際關係之間,把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對方,有在互動過程中認同,獲釋控制投射的部分,投射性認同是人際互動常出現的狀態,如果可以適時的覺察,可以減少受到影響的程度。
我不是一位網頁工程師,對於電腦語言,我算是門外漢,但最近卻接手完成了一個懸宕多年的未完成網頁製作。很多人會好奇我花了多少時間學程式語言?老實說我並沒有特別為了寫網頁去上課學習,那麼我是怎麼完成這個網頁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是我的心理學背景「敘事心理治療」取向。
「我的創傷,誰能理解。認識創傷後壓力症」隨著榮登排行榜前10名的台劇—火神的眼淚 完結,我們從中發現消防人員背後的艱辛,其中消防人員因拯救不利而引發的「創傷壓力症狀」更令人心酸。除此之外,台灣過去幾年也曾發生許多天災、人禍,這些都可能導致「倖存者」與「救護人員」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
親密關係是一種特殊的感情互動狀態,在這樣奇妙的心理互動過程中,有時會讓人感到黏膩靠近;亦有時會讓人感到寂寞、孤單。
其實,在親密關係中,往往都帶著過去原生家庭的影子。這些過去的原生家庭經驗,培養了一個人如何「愛」一個人,或是一個人如何被「愛」。在原生家庭經驗中,它不知不覺為了我們形塑了一套戀愛劇本,倘若,這個劇本架構完善且內容良好,我們便能開開心地扮演著心中理想的白馬王子,或是美麗的公主,共築幸福。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