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濱

吳景濱

知識專長:
憂鬱、焦慮、睡眠、成癮議題

知識家簡介:
吳景濱 諮商心理師,喜歡透過文字、影像及音樂,與人產生連結;希望使更多人能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擅長議題:
企業員工協助方案(EAP)策畫與執行;憂鬱、焦慮、睡眠、成癮議題;危機評估與處遇;受刑人輔導。

擅長理論學派:
焦點解決心理諮商。

相關經歷:

  • 樂LFpsy工作室計畫主持人(創辦人)
  •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心理師
  • 逍遙心理線上學習平台駐站心理師
  • 幸福身心精神科診所心理師
  • 淡江大學危機評估初談員暨兼任心理師
  • 矯正署桃園少年輔育院會談老師
  • 啟宗心理諮商所EAP業務組長
  • 宇聯管理顧問公司EAP專案經理
  • 新光醫院日間照護中心講師
  • 國立政治大學危機評估初談員
  •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行政助理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長照專業人員 Level 1
  • 職場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暨諮詢師

近期講座主題經驗:

  • 【乾,人生真的好難】系列活動講師-心理與紅酒結合的極致饗宴
  • 電狼娛樂講師-唉,面對可悲的酸民,該怎麼辦啊!?

專業領域項目

  • 深度心理療癒(含憂鬱、自殺、焦慮、恐慌、社交畏懼、強迫症、創傷議題、成癮議題、失眠、關係議題、壓力調適、生活適應、生涯焦慮...等)
  • 情感療癒(外遇、情感修復)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經的課題

這幾年全球的動盪,疫情襲來、戰爭爆發,使我們對死亡的感受越來越接近。對於看待生命本質這件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亦對他人的「離開」,更有急劇情緒性地影響。

我們總希望有些關係是永恆的,不會消逝。但現實,總非自身所願,若未抓住一絲最後的溫存,往往使我們陷入後悔與自責中。

「如果我能在多做一點就好了」面對好友離世,我這麼想

在疫情肆虐之下,憂鬱、焦慮、恐慌……等等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也隨即而升。

在我服務的大學場域裡,在2021年,也出現過往不曾出現的現象:待排個案創新高、自殺通報創新高。等待的個案高達百位,至學期末仍無法排進諮商;每日一例通報,成了學校諮商中心的工作日常。

「相對剝奪感」一詞,我想每個人對它並不會陌生。 
相對剝奪感是指,你看到一個跟你覺得條件差不多的人,擁有你所沒有的,進而產生的憤怒、怨恨、不滿等等的負面感受。
但是你知道嗎?一樣經過與他人比較,自覺相對富足的人,也有所謂的「相對罪惡感」。

親密關係是一種特殊的感情互動狀態,在這樣奇妙的心理互動過程中,有時會讓人感到黏膩靠近;亦有時會讓人感到寂寞、孤單。

其實,在親密關係中,往往都帶著過去原生家庭的影子。這些過去的原生家庭經驗,培養了一個人如何「愛」一個人,或是一個人如何被「愛」。在原生家庭經驗中,它不知不覺為了我們形塑了一套戀愛劇本,倘若,這個劇本架構完善且內容良好,我們便能開開心地扮演著心中理想的白馬王子,或是美麗的公主,共築幸福。

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人是一種容易陷入單一思考化的生物」這不是在說我們人都是單細胞的退化腦,而是我們天生大腦,構造就是如此。前陣子,有本蠻火紅的書「有限理性」;到跟之前的「快思慢想」,就是用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告訴我們,大腦並不是理性的,而是會受到心理、生理所影響,做出非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