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人手一機,無論是學習或休閒用途,因為社會變化與科技的使用習慣,掛在螢幕前成為現在孩子的日常。

『恐怖情人鋸齒刀割喉!桃園女全身赤裸奔超商求救 插管兩天撿回一命』(20250916)、『台中情殺案!18歲女大生遭砍30刀亡』(20250916)、『北市信義區情殺案女遭割頸身亡』(20250731)、『桃園驚傳情殺案!男持刀刺傷女同事 雙雙倒臥血泊送醫搶救』(20250327)


這一條條網路新聞都是今年在台灣社會上發生的情殺案件。每當新聞標題出現「恐怖情人」四個字時,我們的心都會一震,甚至感到害怕:是不是愛情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危險?但其實,不是所有情殺加害者都能直接等同於恐怖情人。如果我們把兩者混為一談,反而可能忽略其他潛藏的風險,甚至讓自己誤以為「只要沒有恐怖情人的特徵,就沒有危險」。

在我的實務工作中,接觸過許多案主,他們使用自我傷害的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痛苦,這往往令周圍的人感到困惑與不安。記得多年前,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血畫了一條金魚,那種近乎乾涸的暗紅色,至今仍讓我難忘。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他要割腕?」,我總會想起那條金魚,沉默卻渴望被理解的呼救。

在當代社會,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與多元化,寄養兒童的議題日益受到關注。這群特殊的兒童,常因原生家庭的困境或其他因素,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寄養家庭或機構生活。

「以前我們幾乎每天都聊天,什麼事情都分享。可是現在,她的訊息越來越少,連見面也總是推託。」
「那你有問過她嗎?」
「我有啊,她說只是很忙,但我感覺我們之間已經回不去了。」
「所以你覺得呢?」
「很難過,好像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依靠。」

這樣的情境,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當一段友誼逐漸淡去或突然結束時,內心會湧起失落、困惑甚至憤怒。但友誼並不是一定能走到永遠,它隨著生命階段與需求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樣貌。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並調適這樣的經驗呢?

很多人以為,學會放鬆只是「找時間休息」的問題。但真正讓我們恢復能量的,不只是坐著休息,而是「如何休息」、更準確地說,是怎麼讓注意力停下來。在正念心理學中,調節壓力與情緒的關鍵,不是逃離當下,而是重新回到當下。而最直接的入口,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五感」:眼、耳、鼻、舌、身。

今早開車出門,與AI聊了一整路,這是一篇與 AI 對話的心得整理。

透過與人工智慧互動,我試圖梳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台師大學生因參與研究被迫連日抽血,只為換取畢業所需的學分。

這場對話不只是資訊的整合,更是一次對制度、權力與倫理的深層思索。在人與機器共同思考的過程中,我看見了一個問題背後所映照出的學術現場與教育價值的裂縫,也試著找回我們真正該守護的東西。

🔍 Google 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


心理觀測站

一分鐘簡易心理測驗,揭開內心的小秘密,快來試試,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
 

認識心不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