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7 |
作者 

從台師大抽血事件看研究倫理的失落:學分、血液與學生權益的代價

今早開車出門,與AI聊了一整路,這是一篇與 AI 對話的心得整理。

透過與人工智慧互動,我試圖梳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台師大學生因參與研究被迫連日抽血,只為換取畢業所需的學分。

這場對話不只是資訊的整合,更是一次對制度、權力與倫理的深層思索。在人與機器共同思考的過程中,我看見了一個問題背後所映照出的學術現場與教育價值的裂縫,也試著找回我們真正該守護的東西。

「四年200管血,兩手都是洞」——這句來自台師大女足學生的控訴,不只是一次學術研究的失誤,更是對整個教育與研究制度的深刻警訊。原本應該是尊重科學、關懷人本的學術場域,卻變成了壓迫與身心剝削的場景。本文將從本事件出發,探討倫理審查的功能、學分制度的扭曲,以及心理與生理研究中常被忽略的倫理邊界。

一、事件回顧與問題點

根據受害學生與媒體報導,台師大一位教練在國科會計畫下,要求學生參與長達14天、每天3次的抽血實驗,總計多達200管。若不配合,即可能喪失體育必修學分。此研究計畫不僅未完整揭露研究風險,且部分抽血並未由醫護人員執行,也未取得明確書面同意,明顯違反《人體研究法》。

主要問題包括:

• 學術研究變成學分「勒索工具」

• 抽血行為未完全符合法規與醫療標準

• 未獲妥善知情同意與退出保障

• 倫理審查制度失靈或僅止於紙本審核

二、心理與生理研究的倫理挑戰

在心理學與體育心理研究中,常涉及問卷測驗、情緒誘發、壓力測試,甚至血液與生理數據的蒐集。這些研究有其價值,但若忽視受試者的經驗與選擇權,極易造成傷害,尤其在以下幾點:

1. 知情同意流於形式化

當「參與研究」與「畢業資格」掛鉤時,學生的同意難以被視為真正自願。

2. 倫理審查機制未落實監督與稽核

多數研究通過初審後缺乏中後期監督,導致執行過程與倫理規範脫節。

3. 師生權力關係與隱性壓力

學生在學術與資源分配上處於弱勢,難以拒絕權力者的要求,即便心生疑慮。

三、學分制度與公益綁架:一種結構性的剝削?

部分大學制度將體育課、服務學習、實驗參與等列為畢業學分的一環,原意是鼓勵學生多元參與。然而,當制度變成:

• 不參與就扣分

• 捐血換時數

• 不交身體就不讓你過

這樣的制度實質上已經成為一種剝削機制,學生被迫以身體與時間換取學業資格,已失去教育的原始精神。

四、省思:當制度本該保障學生,卻成為壓力的來源

這起事件不只是個別研究者的越界,更反映出整體制度中長期忽視的隱性傷害。我們往往將「制度」視為保障弱勢的安全網,卻忘了:當這張網沒有細緻的織法、沒有真誠的監督、沒有對權力不對等的警覺,它就可能成為另一種施壓的工具。

因此,或許我們需要自問:

• 為什麼倫理審查制度,在事件發生過程中缺席?它究竟是在守護什麼,又忽略了什麼?

• 當研究的發起者與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權力不對等時,倫理委員會是否真的有意識到風險的實質性?

• 若學生的身體成為學分的代價,倫理審查是否僅是「審文件」、而非真正「問人性」?

倫理審查委員會:紙上審查,還是實踐倫理的守門人?

倫理審查的設立,初衷是為了防止研究傷害、保障參與者。然而在實務上,它是否已淪為程序性的「通關手續」?一旦計畫書審過,實際執行過程便鮮少關注;即使受試者身陷困境,也缺乏回應與處理機制。

我們需要問的,不只是「這個研究有無通過審查」,而是:

• 審查的評估是否考慮到權力關係與制度壓力?

• 是否設有定期回顧、實地抽查、或匿名通報機制,讓受試者不必冒風險才能發聲?

• 當倫理審查機制本身也成為象徵權威的結構,它還能守住人權與尊嚴嗎?

學分制度與「自願」的矛盾

學校常強調「參與服務、研究、活動是學習的一部分」,但當這些活動與畢業門檻直接掛鉤,學生真的還有選擇的空間嗎?當一個人為了畢業,不得不忍受身體與心理的壓力,那麼這種參與,還能稱之為「自主」嗎?

學術不該是傷口的製造者

教育與研究本應是守護生命與追求真理的所在。但當倫理與制度淪為空談,學生便可能成為學術的代價。讓我們不要再看到下一位學生,用一管管的血,換取一紙無感的學分。學術應回歸初心,不再剝奪,而是成全。

閱讀 24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5-07-27
方將任

心理師簡介:
心不懶創辦人;推廣以「民眾需求」為本位的心理協助,結合心理學、輔導學與紓壓活動的資深諮商心理師。同時擁有國際咖啡師、廚師、街頭藝人等執照。擅長運用非洲鼓、咖啡、繪畫等不同活動方式,引導身心紓壓、自我探索。擔任多所大專院校、新北市政府、企業等合作心理師及專業督導。


擅長議題:
家庭親子、兒童、青少年心理,生涯探索、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憂鬱/躁鬱、焦慮、自殺防治暨危機處遇、生態觀點個案管理

擅長理論學派:
焦點解決心理諮商、敘事心理治療/家族治療、正念心理學。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現任:
心不懶線上心理成長智庫/諮商所/喘息咖啡 執行長

相關經歷:

  • 新北市政府、新北市議會EAP心理師
  • 新竹生命線合作心理師、企業講師
  • 大專院校約聘心理師、專業督導
  • 哈哈滬非洲鼓樂團團長
  • 醬泥咖啡烘焙房負責人
  • 第五屆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中餐烹飪廚師證照(丙級/葷食)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非洲鼓樂團街頭藝人證

近期講座主題經驗:

  • 職場壓力調適:職業倦怠停、看、聽
  • 職場不法侵害防治:人際尊重與界線
  • 職場騷擾防治:人際尊重與界線
  • 職場父母家庭溝通術:你今天同理了嗎?
  • 職場溝通術:同理心初階、進階
  • 職場人際關係與溝通:職場溝通與衝突管理
  • 生態觀點學校輔導:跨單位的系統合作模式
  • 諮商歷程的心理評估與危機處遇
  • 珍愛生命守門人:高關懷學生陪伴與輔導合作
  • 我的非典生涯:態度決定價值
  • 別讓紓壓成為一種負擔: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 親子陪伴系列:孩子情緒怎麼辦?
  • 親子陪伴系列:如何讓孩子放電?
  • 暖男爸爸養成班:新手爸爸心理調適篇

近期團體/工作坊主題經驗:

  • 咖啡/非洲鼓工作坊系列:
    正念咖啡紓壓工作坊
    溝通與合作咖啡工作坊
  • 非洲鼓工作坊系列:
    正念非洲鼓紓壓工作坊
    溝通與合作非洲鼓工作坊
  • 繪畫系列:
    投射性繪畫自我探索工作坊
    親子關係繪畫工作坊
  • 牌卡工作坊系列:
    自我覺察牌卡工作坊

專業服務項目

  • 專業督導與顧問
    實習生、專任輔導員專業督導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理
  • 專題講座
    生涯探索
    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人際關係與溝通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遇
  • 成長工作坊
    咖啡工作坊(正念抒壓、人際關係與溝通)
    非洲鼓工作坊(正念抒壓、人際關係與溝通)
    投射性繪畫工作坊(自我探索)
    方寸之心牌卡工作坊(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