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02 |
作者 

感情這件事,你願意怎麼面對它?

認識陳永儀博士是在TED「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這段演講。陳永儀博士開頭就說:「如果我跟你說在台灣那些性侵暴力犯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比我們大學生要好的很多,你們相信嗎?」這句具有反差開頭非常地吸引人,讓人開啟了重新定位認識情緒這件事情。如同這本書《感情這件事》不單純是一本認識心理的書籍,這是一本任何人閱讀都會很有收穫的書。無論是一般讀者、助人專業工作者、尋覓人生困境解答的讀者、正處在不同生命角色中的云云者,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相應的生命影子,藉著陳永儀博士理性、溫暖、貼近的文字,在閱讀中跟著書中角色一起思考,一起整理自己。

(延伸閱讀「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https://youtu.be/uiJ4zibW8_M)

《感情這件事》是一本獨特的書,它既可以是一篇篇的短篇小說,讓讀者享受追劇的樂趣。也是一本心理學成長的書籍,在每一篇、每一位角色的故事中,陳永儀博士都會加入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與理論。在生命經驗與心理學理論的交會中,讓人理解生命中經歷的種種經驗,戀愛課題、追尋自我的課題、婚姻課題、家庭課題、失去課題,都有相應的心理學理論與研究。透過理論開展心的視野。2015年在英國,一個由一群出版界、教育界以及政府單位人士合作的推廣閱讀計畫「快讀」(Quick Reads),與Josie Billington博士合作研究閱讀對人的影響,研究顯示閱讀讓人擁有更好的同理心。報告顯示,每週閱讀 30 分鐘以上的閱讀者中,有 64%對於他人的情緒能有更好的感知力,比起無閱讀習慣族群的 48%,明顯好上一截。

人類在這世界上,擁有著共同的經歷。我們都會面臨失去的悲傷、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以及得到與擁有的快樂跟滿足。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共性」是連結彼此的力量,是讓「我」,可以成為「我們」的凝聚力與歸屬感。-《感情這件事》P.10

 

是的,即使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為人,如同都有六種基本的情緒一般,我們也擁有著許多共同的經驗。因為如此,透過同理我們貼近彼此,理解彼此。在閱讀中體驗著他者的故事,讓我,與他者一起成為「我們」。因為成為了

「我們」也讓在生命困境中的孤寂,得以被陪伴與被理解。這也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意義,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當遇到生命的困境,除了算命、拜拜,你有有想過走入心理治療室與心理師一起面對生命的難與苦嗎? 《感情這件事》中有三個人、一對夫妻、一組家庭,在遇到生命關卡的時候,選擇走進了心理治療室與心理師對談、討論、探索、整理。

        心理治療的診間,希望是一個讓病人感到安全的空間,一個中立,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期待或論斷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病人比較可以無所顧忌,自由地感受自我內心的狀態感受自我內心的狀態,以及自己真心的想法和深切的渴望。在這一個不存在著社會期許或親友期待的空間,有時候也會呈現出當事人想像中,或現實生活裡,別人對他們的看法、評論或期待。--《感情這件事》P.62

這是在書中所描述的心理治療室的空間與意義。在台灣當遇到生活難題、人生關卡時我們並不習慣走入心理治療室。這來自我們對心理治療的陌生,也來自於只想要趕快獲得解決方法,不想自我思考與體驗的逃避心態。但我們忘了生命其實急不得,即使我們有著很多共同的經驗,但依然是獨立的個體,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除了被他人理解,我們也都需要理解與認識自己,透過自我覺察,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那麼鼓起勇氣走進心理治療室,在一個中立的空間中,與心理師一同進行生命的整理與探索,也是一種面對難關的選擇。畢竟如同陳永儀博士提到:

人的改變是需要時間、過程、發酵、反思。在這個凡事求快的環境中,大家都習慣抄捷徑,等不及地要走下一步,但心靈的成長,關係的建立,愛的學習,是急不來的。-《感情這件事》P.10

那親愛的你,在生命遇到困境的時候,你願意給自己多久的時間經驗與整理呢? 如果你對心理治療很陌生,那你肯定要來閱讀《感情這件事》這本書,書中用五週的時間,引領著我們經歷治療室內的種種起承轉合。陳永儀博士真誠與坦誠的呈現了心理治療的過程,在閱讀中你可能會期待透過五週的心理探索就可能為生命找到出口,找到解答,如果這樣也許你閱讀完後會有些失望,這時候其實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否依然帶著求解的心態來看心理治療呢? 對於心理師會怎麼與你互動,陳永儀博士這樣說:

心理師不會算命,所以沒有超乎常人的特異功能或工具,可以神奇的抓住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或是道出他們也不自覺的內心感受。我們的資訊主要來自當事人本身所提供的訊息,加上有時候會有家人或親友協助參與。因此。我們的判斷、想法戶或是假設,一定要經過確認,與當事人核對過之後,才能往下走。-《感情這件事》P.190

無論是心靈的成長,關係的建立,愛的學習,都是一場樸實無華的生命旅程,是細水長流的持續學習。就如同有人形容結婚就像是開戶頭一樣,在婚姻經營中都會消耗,但也需要補給,才不會有耗盡的一天。心理治療師是與你在生命關卡中一起探索什麼原因會這樣、一起整理雜亂的過去、一起尋找重建未來的方法的陪伴者。心理治療的過程需要你與心理師一同合作,齊心努力,一起面對挑戰。

即使你還沒踏進真實的心理治療,也請踏進《感情這件事》這本書,從中你會經歷到-傾聽迷失的自己、學習平衡理性與感性、找到在他人眼光與自我需求間平衡的可能、看見在關係中的自己與學習經營關係、最後紮根情感,讓生命更為紮實。讓本書陪伴你探索生命的不同議題與關卡吧!

閱讀 386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19-12-02
鄒孟栩

知識專長:
家庭心理學、家庭婚姻與情感議題、自我成長與探索、憂鬱、焦慮等情緒議題

知識家簡介:
從事心理專業工作資歷八年
主要服務場域為經驗有高中、大學、社區機構與醫院
諮商風格:沉穩、溫暖、開放、有彈性、不批判、不貼標籤、不診斷
主要諮詢取向:薩堤亞成長模式、心理動力取向
臺北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服務項目:

  1. 擅長專業主題

    過去生命經驗探詢:過去生命議題的範圍是廣泛的,簡扼的表達就是童年的某些事件可能依然影響著當前的生活,無論是在親密關係、家庭關係、其他生活面向當中。而當可以對於過去生命的重大議題有所探索與梳理,理解它如何影響現在自己,是能夠讓當前的困境有所改善的。

    家庭/原生家庭議題:家庭是人成長重要的環境,也是一生重要的歸屬, 也是形塑我們價值觀的重要環境,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一生有的淺移默化的影響,無論現在你的是為人父母或是深受過往家庭經驗的影響,都值得好好的來瞭解家庭對自己的有哪些影響,而當你終於明白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時,生命可以從中獲得一些解放。

    婚姻/愛情議題:遇到婚姻或愛情問題,許多人會從書中尋求答案或改善方法,書籍的確可以提供或多或少的幫助,而婚姻諮商、感情諮商則是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面對面、共同探討婚姻或愛情中的難題,並針對每位來訪者的特殊性,去協助面對關係中的困境。

    自我成長、自我照顧與探索:我擅長引導個人探索,開拓自我格局,説明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與自我,他人及世界的關係。當你覺得自己陷入瓶頸,好像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一下子失去了人生意義,感到莫名的迷茫與無助;覺得自己非常的孤獨,因無人理解而痛苦;覺得自己非常沒有自信,很難主張自己的需求。

    女性自我成長:大部分女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她們常常被生活、社會規範牽著跑。我們在談「女人如何更幸福」這個話題時,就提到女人要先愛她自己,要做自己的好朋友,找到自己的價值。我們如何更愛自己呢?如何更認識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要來發掘我們自己,經過發掘的過程,你會發現你自己,發現了以後,就要發展你自己,最後才能夠發揮你自己。

    情緒議題:也許你常常陷入某種情緒體驗中,如憤怒、焦慮、抑鬱、恐懼、糾結、無助、羞恥、內疚等。也許為了避免或擺脫他們你做了很多努力,卻效果不佳,或許你感到已經無力努力,甚至自己的身體也因此開始有些不良的反應。
    悲傷輔導:失落,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遠又最近的議題,每個人的生命當中一定會經歷到某些重要東西或人的消逝,但每次當這些失落來臨的時候,我們既悲傷又無處可逃。而藉由心理諮詢的陪伴一起失落、一起哀悼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

  2. 專題講座:
    自殺防治
    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人際關係與溝通
    家庭關係經營
    親密關係經營
    家庭心理學
  3. 心理工作坊:
    人際溝通工作坊
    家庭議題探索工作坊
    親密關係經營工作坊
    電影欣賞與心理議題
    女性自我成長議題
    助人者、志工培訓
    電話輔導與諮詢培訓

相關經歷:

  • 安喜身心成長公司 執行長
  • 臺北市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 專業督導
  • 臺北健康護理大學 學生輔導中心 諮商心理師
  • 基隆維德醫院諮商心理師
  • 臺北市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 諮商心理師
  • 臺灣多所社區大學兼任講師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 心理治療師
  • 臺北強恕高中 輔導老師
  • 臺灣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自殺防治專線) 電話心理諮詢師
  • 臺北男性關懷專線 電話心理諮詢師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中國二級心理諮詢師

Google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