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到妥協,到頭來還是無解,綁著你不讓你飛,歷史不斷重演,我好累,愛到妥協,也無法將故事再重寫...」。數年前,這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唱出了一段愛情中的卑微與無奈,妥協於關係與另外一半,忽視著謊言、壓抑著自己,就只為了進入對方的世界、只為了將對方留在身邊。
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身處於熱鬧的社交場合卻無法融入;看著別人交朋友似乎很容易,自己卻總是一個人;或是在各種聚會中感受到無比的空虛,沒有歸屬感。
這些感受,心理學家稱之為寂寞/孤獨(loneliness)。
最近疫情不太穩定,每天增加的本土案例又開始讓我們心驚膽跳,面對防疫,你是不是只想嘆氣,又覺得提不起勁?如果是,很可能我們漸漸產生了防疫疲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影響防疫疲勞的因素可分為社會脈絡以及個人能力,社會脈絡大多與政府的政策有關,而在個人能力上,我們有四個面向可以去安頓自己,增加面對疫情時的忍受力,同樣也降低防疫疲勞的機會。
「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句話,從哪來?其實,它來自「聖經」(使徒行傳 20:35)。或許,在我們小時候還不懂世事時,父母、老師、長輩會常常告訴我們,要懂得分享、禮讓,才是一個成熟的人,你也會因為給予,而讓心靈更富足、更快樂。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