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交到好多朋友』/『我好擔心我不被喜歡』/『我不想成為邊緣人』
曾為青少年的我當時有許多人際上的渴望與焦慮,比起家人和學業,我更花時間與力氣關注身邊的同學、朋友。每天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討人喜愛、受到關注,當朋友們因為我的某個言行舉止哈哈大笑時,我就會反覆地做出這些行為,確保他們跟我在一起時是開心的。然而,當放學我回到家中,卻總是感受到無比的空虛與不踏實...
在上一篇文中提到,在人際關係中,當他人的反應不如你所期待,我們可以學習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強求他人滿足我們的期待,也不用過於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無足輕重。那麼我們可以怎麼練習呢?
最近半夜偷閒時,我常打開瑯琊榜24小時輪播馬拉松回味。裡面有一段蕭景睿對梅長蘇說的話,我每次看都依然覺得很被觸動。
『我怎麼總是在照顧別人?在替別人著想?我的時間全都留給別人了!』當你意識到的時候,你可能已經好累好累好累了…
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什麼沒做, 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 兩者我都可以承受,但請勿將它們混合!----馬歇爾.盧森堡
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什麼沒做,
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
兩者我都可以承受,但請勿將它們混合!----馬歇爾.盧森堡
我都講過多少次,為什麼你就是聽不懂?
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心情...
若不回應另一顆心,你自己的心終將凋零。
-賽珍珠
前陣子哥吉拉的新聞沸沸揚揚,自己也跟風了幾天,看著太太隔三差五的更新劇情,情緒也跟著起起伏伏,一方面想著自己什麼東西被送走時會生氣到離家出走,選擇不要這段關係;另一方面也想著先生的心情,在憤怒、拒絕的表面下,內在可能經歷到許多的委屈、挫敗及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