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並不喜歡直接在人際關係中表達不滿,不論是親密關係、同儕、職場,甚至是家人都是如此,因為當我們提出問題,很容易被視作在抱怨、指責,反而讓關係更加緊張,彼此的談話還可能轉變為爭吵、冷戰,到最後我們甚至忘記為什麼要提出問題,又或是自己最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

「愛到妥協,到頭來還是無解,綁著你不讓你飛,歷史不斷重演,我好累,愛到妥協,也無法將故事再重寫...」。數年前,這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唱出了一段愛情中的卑微與無奈,妥協於關係與另外一半,忽視著謊言、壓抑著自己,就只為了進入對方的世界、只為了將對方留在身邊。

還未進入愛情時,我們可能沒有想過原來有天會這樣著迷著他人。

曖昧促使我們更積極展現美好的一面,渴望與好感對象拉近距離。

熱戀時大腦多巴胺分泌的增加讓我們渴求與伴侶的相聚,

也形成月暈效應而讓我們聚焦在伴侶的優點,擴大了形象的美好。

然而,清醒後的磨合期讓我們掉進了伴侶與從前印象不同的失落裡。

原先理性內斂的人怎麼變得冷漠寡言?而感性親和的人怎麼又變得如此情緒化?

經營人際關係是我們一生中重要的課題,良好的人際關係已有許多研究顯示與感到幸福有正向關連。因著每個人的特質差異,有些人擁有與生俱來的魅力,讓人容易靠近;有些人則較內向害羞,需要花上更多時間才有機會建立人際關係。

不同於人格特質,社交技巧就像是肌肉一樣,在人際關係中是可以鍛鍊的,能夠透過持續練習、提供營養來增加肌肉量;反之,若長時間不使用,則肌肉量(人際技巧)也會逐漸流失(Winch,2020)

常有人說:「喜歡是淡淡的愛,愛是深深的喜歡。」

心不懶說:「別再相信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了,到底是喜歡還是愛?

我們提供您以心理學的方式,來釐清這流傳亙古的戀愛迷津吧!

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身處於熱鬧的社交場合卻無法融入;看著別人交朋友似乎很容易,自己卻總是一個人;或是在各種聚會中感受到無比的空虛,沒有歸屬感。

這些感受,心理學家稱之為寂寞/孤獨(loneliness)

第 3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