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芬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她經常在大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突然生氣、大吼大叫、哭鬧,甚至動手打自己的妹妹。父母親對此感到十分苦惱,對於小芬的失控行為,當下父母只能嚴厲制止,或是用處罰的方式試圖在短時間內讓小芬「變乖」。然而,小芬仍頻頻出現情緒失控的行為,甚至一次比一次誇張,讓父母十分頭疼…
只要家裡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照顧者無法逃離的命運大概就是協調手足競爭。通常照顧者會被期待站到和事佬或法官的位置上,進行調解也好、宣布判決也好,這絕對是一個極度疲倦的過程,考驗照顧者的耐性和時間管理,即使作為心理師,光是想到我們家的孩子可能會為了那些事情而僵持不下,我都還是覺得一陣寒慄,最好能夠超前佈署,例如什麼東西都盡可能準備兩份、如果不得已就不要讓另一方發現、或是在雙方宣布開戰之前就先做些什麼安撫雙方....可惜兒童就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握的生物,總是會給我們意外驚喜,即使我們再努力,兩個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就一定會產生磨合的過程,重則肢體、輕則口語,這些衝突的過程,讓人血脈噴張、心情焦躁,因為這樣的不舒服,我們預設衝突就是應該被盡力避免的,而忽略了衝突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