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吳景濱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經的課題

這幾年全球的動盪,疫情襲來、戰爭爆發,使我們對死亡的感受越來越接近。對於看待生命本質這件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亦對他人的「離開」,更有急劇情緒性地影響。

我們總希望有些關係是永恆的,不會消逝。但現實,總非自身所願,若未抓住一絲最後的溫存,往往使我們陷入後悔與自責中。

發佈於 情緒與壓力

「如果我能在多做一點就好了」面對好友離世,我這麼想

在疫情肆虐之下,憂鬱、焦慮、恐慌……等等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也隨即而升。

在我服務的大學場域裡,在2021年,也出現過往不曾出現的現象:待排個案創新高、自殺通報創新高。等待的個案高達百位,至學期末仍無法排進諮商;每日一例通報,成了學校諮商中心的工作日常。

發佈於 創傷療癒

「相對剝奪感」一詞,我想每個人對它並不會陌生。 
相對剝奪感是指,你看到一個跟你覺得條件差不多的人,擁有你所沒有的,進而產生的憤怒、怨恨、不滿等等的負面感受。
但是你知道嗎?一樣經過與他人比較,自覺相對富足的人,也有所謂的「相對罪惡感」。

發佈於 社會時事

親密關係是一種特殊的感情互動狀態,在這樣奇妙的心理互動過程中,有時會讓人感到黏膩靠近;亦有時會讓人感到寂寞、孤單。

其實,在親密關係中,往往都帶著過去原生家庭的影子。這些過去的原生家庭經驗,培養了一個人如何「愛」一個人,或是一個人如何被「愛」。在原生家庭經驗中,它不知不覺為了我們形塑了一套戀愛劇本,倘若,這個劇本架構完善且內容良好,我們便能開開心地扮演著心中理想的白馬王子,或是美麗的公主,共築幸福。

發佈於 親密關係

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發佈於 創傷療癒

「人是一種容易陷入單一思考化的生物」這不是在說我們人都是單細胞的退化腦,而是我們天生大腦,構造就是如此。前陣子,有本蠻火紅的書「有限理性」;到跟之前的「快思慢想」,就是用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告訴我們,大腦並不是理性的,而是會受到心理、生理所影響,做出非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發佈於 情緒與壓力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