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青少年為何需要黏在螢幕前? 疫情後人手一機,無論是學習或休閒用途,因為社會變化與科技的使用習慣,掛在螢幕前成為現在孩子的日常。這會與父母成長的脈絡非常不同,過去的休閒活動可能一起出遊、吃美食等,但餐桌上/交通行徑間,孩子可能會不斷要求看手機,青少年則是直接用螢幕擋住交流與互動,而在寒假居家時間對親子關係影響更為明顯,家長最困擾的:「要如何限制他一直用手機?」而發生親子衝突。
在孩子的視界裡,看到了什麼? 那天孩子窩在房間裡,不知道在玩些什麼,當我意識到「孩子安靜一定沒好事」並衝進房間時,她已經自己轉開了一罐極度滋潤的藥膏,手上、臉上、頭髮上、以及那一整條藥膏上,全都油油亮亮的、看到她黏呼呼的手,我覺得我已經無法用氣呼呼來形容...
由於現代通訊的使用非常普及,Line、Facebook、wechat等使用也都全齡化,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甚至許多長輩也都會用此來聯繫,而通訊系統中的群組更是方便,一個訊息可以廣傳給許多人知道,許多公司、朋友、家族親戚等都會成立一個群組來交流,而這現象也會發生在現代校園當中...
成績和排名奪走多少父母的愛? 在捷運上聽見兩位國中生的媽媽非常熱烈的討論聲 因為太熱烈了,所以也吸引了我仔細聆聽...
這不是一篇心理文章,而只是一篇自我提醒的歷程記錄,因為不只有坐馬桶,我們要一起學習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我心裡發寒?)我的大寶差不多在一歲半的時候接觸到馬桶寶寶這個名詞,
兒童進入青少年期,經歷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暴風成長,社會及心理層面也會有劇烈的轉變,生活的重心從家庭漸漸轉移至同儕與校園,他們需要同時要面對學業、考試及社交問題,思考自己的未來與自我認同,環境也會漸漸要求他們能承擔起成人的責任。也就是因著這樣的轉變,青少年會歷經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不安,若在這些探索與整理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良好的宣洩管道、情緒支持對象以及談話的機會,則可能累積過多的壓力,以至出現諸多外顯的問題行為與適應困難。
第 2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