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老師,我家兩個小孩姊姊和弟弟相差五歲,由於我們平常工作很忙,所以會請姊姊幫忙照顧弟弟,檢查弟弟的作業是否寫完;叫弟弟吃飯、洗澡,但是發現姊姊後來會因為弟弟不聽話就打弟弟,弟弟也會打回去,姊姊一生氣就把弟弟關在門外,鄰居聽到弟弟在門外哭才來看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回家罵姊姊為何可以把弟弟關在門外,萬一不見或發生意外怎麼辦,姊姊後來一直哭就跑回房間,我知道這姊姊應該也是生氣才會這樣,想去安慰她,但是姊姊完全不聽還推我要我走開,我又更生氣罵他,我真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親子陪伴系列-孩子放電篇「不能出門的日子,孩子每天都精神旺盛家裡的玩具都玩過一輪,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消耗孩子的體力了…」其實在安排放電活動時,我們可以先將整天分成早上、下午、晚上,依序安排適合該時段的活動。而大腦活躍度高的活動其實是最適合孩子的!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活動,跟體力消耗的活動相比,更能達到放電的功效!讓我們一起看看可以怎麼做吧~
請問老師,小朋友二年級,最近老師反映在學校遇到要考試時都會拿作弊, 老師已經告訴他這是考試不能拿課本出來看,但他還是會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把課本藏在抽屜, 被旁邊同學發現又報告老師,老師叫他把課本放交到講台,他就又轉頭看後面同學的答案, 最後老師警告他再這樣就會0分,他就乾脆不寫了, 回到家我問他為什麼要作弊,他說他不會寫,可是他明明前一天複習的時候都會, 我要他再重新寫一次時他也都會,到底為什麼他要作弊?
在宣布三級警戒後,前兩週我的臉書幾乎被窮途末路的媽媽好友們洗版,不管是彈跳床、溜滑梯、只要是各種看起來可以放電的小玩意,都被視為可以解救家長的育兒神器,連我自己也把放進購物車好久、卻遲遲沒有結帳的跳跳馬,狠下心按下了確認刷卡並送出。我一廂情願的幻想著孩子可以每天騎著馬兒在家裡奔馳,並會在下午乖巧的睡完午覺,但事實上是小馬一個禮拜只被女兒臨幸了一次,還不是用騎的...
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情緒崩潰,即使試過很多應對方式也沒辦法改善的窘境。但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退一步認識孩子的情緒機制,以及他們產生情緒的原因。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人類調節情緒的腦區:前額葉,要一直到25歲才會成熟!所以當孩子情緒爆發時,並不是他在無理取鬧,而是他也還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我們身為大人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看看,像是:暫離情境、離開人群、引導孩子表達等,甚至可以透過遊戲或創作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需求!
第 4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