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壓力

「我有錢,然後我又沒錢了,然後我又賠錢,一切都發生的如此快」 「昨天才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死亡案例增加」 在短期個人經驗難以承受,造成言中的身心失衡,容易出現急性壓力失調 急性壓力失調後身心會有哪些反應? 可以如何自我照顧? 將無形壓力換算成能掌握的最新動態, 幫助自己肩膀來鬆鬆鬆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經的課題 這幾年全球的動盪,疫情襲來、戰爭爆發,使我們對死亡的感受越來越接近。對於看待生命本質這件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亦對他人的「離開」,更有急劇情緒性地影響。 我們總希望有些關係是永恆的,不會消逝。但現實,總非自身所願,若未抓住一絲最後的溫存,往往使我們陷入後悔與自責中。
雖然自古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 然而歌頌淚水的歌曲總不時被傳唱: 「哦眼淚~眼淚都是我的體會~成長的滋味」——范曉萱《眼淚》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劉德華《男人哭吧不是罪》
中年得子、喜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日前因為心因性休克而意外猝死,年僅51歲。看到這樣的新聞,就算不認識這個導演,大部分的人都會感到深沉的悲傷,也很難想像家屬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重大失落。
最近疫情不太穩定,每天增加的本土案例又開始讓我們心驚膽跳,面對防疫,你是不是只想嘆氣,又覺得提不起勁?如果是,很可能我們漸漸產生了防疫疲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影響防疫疲勞的因素可分為社會脈絡以及個人能力,社會脈絡大多與政府的政策有關,而在個人能力上,我們有四個面向可以去安頓自己,增加面對疫情時的忍受力,同樣也降低防疫疲勞的機會。
疫情發生至今已經將近兩年,台灣的防疫工作仰賴優秀的團隊與民眾的團結,得到國際間有目共睹的良好成效。但這一年多來,面對每天的確診數據、隔離措施、人際疏離,或是在生活當中的限制與損失,相信每個人的身心都累積了許多的壓力,這些壓力或多或少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感受、想法與行為造成了負向的影響,或可能讓防疫的行動漸漸變得鬆散。
第 2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