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人際關係是我們一生中重要的課題,良好的人際關係已有許多研究顯示與感到幸福有正向關連。因著每個人的特質差異,有些人擁有與生俱來的魅力,讓人容易靠近;有些人則較內向害羞,需要花上更多時間才有機會建立人際關係。

不同於人格特質,社交技巧就像是肌肉一樣,在人際關係中是可以鍛鍊的,能夠透過持續練習、提供營養來增加肌肉量;反之,若長時間不使用,則肌肉量(人際技巧)也會逐漸流失(Winch,2020)

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身處於熱鬧的社交場合卻無法融入;看著別人交朋友似乎很容易,自己卻總是一個人;或是在各種聚會中感受到無比的空虛,沒有歸屬感。

這些感受,心理學家稱之為寂寞/孤獨(loneliness)

最近疫情不太穩定,每天增加的本土案例又開始讓我們心驚膽跳,面對防疫,你是不是只想嘆氣,又覺得提不起勁?如果是,很可能我們漸漸產生了防疫疲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影響防疫疲勞的因素可分為社會脈絡以及個人能力,社會脈絡大多與政府的政策有關,而在個人能力上,我們有四個面向可以去安頓自己,增加面對疫情時的忍受力,同樣也降低防疫疲勞的機會。

「你周末晚上有空嗎?」

面對他人開口詢問,你打開google日曆,滿滿的被標上許多工作事項、聚會,連假日也不例外,就僅剩那個被問到的周末晚上是空白的。你原本想著那個晚上終於可以喘口氣,就待在家裡好好休息......

但看著那塊空白,你覺得好像好難開口說出「我沒空耶。」

「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句話,從哪來?其實,它來自「聖經」(使徒行傳 20:35)。或許,在我們小時候還不懂世事時,父母、老師、長輩會常常告訴我們,要懂得分享、禮讓,才是一個成熟的人,你也會因為給予,而讓心靈更富足、更快樂。

疫情的三級緊戒對許多人而言是措手不及的生活驟變,尤其廣大家長們面對孩子上學與托育暫停後該如何安置小孩而傷透了腦筋。即使有親友後援的家長,也可能面臨每天接送孩子的奔波、成為假日父母、祖父母到家裡同住以便照顧小孩這樣的生活變化。

第 2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