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10月21日,美麗的宜蘭新馬車站發生了普悠瑪列車在台灣服役以來最嚴重的出軌意外,造成上百人的傷亡與財產損失。全台灣人都「感同身受」,也有許多人顯露了人性溫暖的一面,盡著自己的能力想要幫助流了血的同胞、受了傷的土地。

不過我們還注意到,有些人或許不是死傷者親友,也沒有搭上那班列車、沒有目睹那可怕的事發經過,但這兩天也「如臨現場」一樣感到恐懼、悲傷、絕望、驚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過是另一起不幸的新聞事件、離我很遙遠不是嗎?

*會談內容及個案資料經匿名處理過,若有雷同僅屬巧合。

多年前和一個個案晤談,他是一個較不穩定而需要追蹤的個案,我與他工作約八個月了。

他給人的感覺有點怪怪的,因為和大部份人相比,稍微誇張的動作、超級跳躍的聊天模式、令人難以理解的比喻方法。一直以來我總是覺得他就像個還在長大中的小孩,還在學習符合他年齡的社交方式。今天我發現,他並不是「像個」長大中的小孩,他真的「是個」長大中的小孩。因為某些原因,讓他在成長中的某一個時刻下定決心,要靠著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親自認識這個世界,而不是藉著父母的。

最近的新聞版面很哀傷,有好幾人因為各種我們無法確知的困境而選擇離開了人間。每次看到這類的新聞時總是嘆氣,但同時也勾起自己內心的害怕。在生命長河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曾有過那種「好想消失」、「撐不下去了」的感覺,所以得知他人自殺時,其實某種程度都是在提醒自己,自己是「生還者」,或是,曾經我們也一度站在那條鋼索上,搖搖欲墜。雖然自殺事件幾乎確定是無法根絕的事,但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仍然在那千絲萬縷中梳理出一些頭緒。這些小小的線頭,或許可以幫助困境中的我們以及身邊的人,多一些其他的機會與選擇。以下,我將分別就「自殺徵兆辨識」,以及「自殺防治」兩個部份描述,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