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孩子進入幼兒園、國小、國中後,隨著校園的脈動,在假期與開學後的步調間轉換,上學代表外在現實架構更清晰、無法變動,無形間影響家庭氣氛。

只要家裡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照顧者無法逃離的命運大概就是協調手足競爭。通常照顧者會被期待站到和事佬或法官的位置上,進行調解也好、宣布判決也好,這絕對是一個極度疲倦的過程,考驗照顧者的耐性和時間管理,即使作為心理師,光是想到我們家的孩子可能會為了那些事情而僵持不下,我都還是覺得一陣寒慄,最好能夠超前佈署,例如什麼東西都盡可能準備兩份、如果不得已就不要讓另一方發現、或是在雙方宣布開戰之前就先做些什麼安撫雙方....可惜兒童就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握的生物,總是會給我們意外驚喜,即使我們再努力,兩個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就一定會產生磨合的過程,重則肢體、輕則口語,這些衝突的過程,讓人血脈噴張、心情焦躁,因為這樣的不舒服,我們預設衝突就是應該被盡力避免的,而忽略了衝突存在的意義。

兒童進入青少年期,經歷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暴風成長,社會及心理層面也會有劇烈的轉變,生活的重心從家庭漸漸轉移至同儕與校園,他們需要同時要面對學業、考試及社交問題,思考自己的未來與自我認同,環境也會漸漸要求他們能承擔起成人的責任。也就是因著這樣的轉變,青少年會歷經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不安,若在這些探索與整理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良好的宣洩管道、情緒支持對象以及談話的機會,則可能累積過多的壓力,以至出現諸多外顯的問題行為與適應困難。

經常發現許多孩子在玩遊戲或者學習新事物時因為有難度而屢屢失敗,失敗幾次後有些孩子會逃避不想再嘗試,而有些孩子則會生氣破壞東西或攻擊周圍的人,家長觀察到這樣現象會感到很緊張,擔心孩子禁不起考驗和挫折,但放棄學習是最讓人頭疼的,因為孩子失去動機時,再多的鼓勵往往也起不了作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家長也需要適時的運用不同方式去激勵孩子。

學期又來到尾聲了,對小朋友來說又緊張又開心,緊張是因為還要考段考;開心則是考完就可以準備放假了,許多家長也會跟著緊張,擔心小朋友考試時會不會粗心、忘記寫名字、忘記複習過的,一場段考似乎全家人心情都陪著一起應戰,當結束這場考試後,接踵而來的就會是「分數」,這對許多家庭來說才是真正的考試,考著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成績」。

「你今天段考考幾分?」

「明天的英文單字背完了沒?」

「模擬考不是要到了嗎?為什麼還在混?」

「你已經高三了,為什麼還不唸書?」

曾幾何時,我們跟孩子的對話開始被考試、讀書與升學圍繞,就像自己重返考場那樣,每天倒數日子、緊盯成績,甚至比自己當年準備考試時還要費心緊張。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