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理計量的學習背景,經常會關注生活中常見的「歸因偏誤」,尤其是在心理諮商歷程,如何理解求助的個案,將對處遇的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干擾)。什麼是歸因偏誤/偏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從常見的一些社會統計文章就可以容易發現類似的例子:

2019的台灣回顧過去20年心理專業的推展,可從1999年9月21日一場大地震,震驚了國人對居住安全的危機意識,同時也搖醒了國人對心理疾病的危機意識,在一群心理與助人前輩的積極推動之下,促成了心理師法的通過,開啟了台灣心理專業工作的新頁。然而,在這樣時空背景之下修訂的心理師法,心理師屬於醫事專業人員類別,比照醫事人員規定心理師必須執業登記在固定的合格機構,且在心理師執業內容規範中多以心理功能、疾病診斷與治療(諮商)為主,這意味著「機構化」的標準協助流程,框限了民眾接受心理協助的形式,同時也可能忽略民眾因個別條件的不同,需要的協助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第 4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