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是一名30歲的公司職員,最近幾個月,她經常感到頭痛、胃痛,甚至時常感到胸悶與呼吸不順。她四處求醫,做了各種檢查,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醫生告訴她:「你的身體沒有問題,可能是壓力太大了。」但小玲並不認同,因為她自認為一向是個樂觀的人,也沒有遭遇什麼特別嚴重的事件,怎麼可能單純因為壓力就出現這麼多不適?
「我有錢,然後我又沒錢了,然後我又賠錢,一切都發生的如此快」
「昨天才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死亡案例增加」
在短期個人經驗難以承受,造成言中的身心失衡,容易出現急性壓力失調
急性壓力失調後身心會有哪些反應?
可以如何自我照顧?
最近疫情不太穩定,每天增加的本土案例又開始讓我們心驚膽跳,面對防疫,你是不是只想嘆氣,又覺得提不起勁?如果是,很可能我們漸漸產生了防疫疲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影響防疫疲勞的因素可分為社會脈絡以及個人能力,社會脈絡大多與政府的政策有關,而在個人能力上,我們有四個面向可以去安頓自己,增加面對疫情時的忍受力,同樣也降低防疫疲勞的機會。
本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留在本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的 cooki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