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 2022-03-07 |
作者 

溝通小撇步-讓抱怨不再只是抱怨

  • 字體大小

大多數的人並不喜歡直接在人際關係中表達不滿,不論是親密關係、同儕、職場,甚至是家人都是如此,因為當我們提出問題,很容易被視作在抱怨、指責,反而讓關係更加緊張,彼此的談話還可能轉變為爭吵、冷戰,到最後我們甚至忘記為什麼要提出問題,又或是自己最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

溝通變成抱怨我們可能會歸咎於對方太過防衛、脾氣暴躁或是不願意去面對問題,這很可能是部分事實,但同樣我們也需要去檢視自己是否“有效地”表達了問題及不滿,是否有讓對方理解自己是想要改善關係、改變問題。

1.   友善、正向的開場

這是能讓對方把耳朵打開、認真傾聽的重要關鍵,卻也是開啟有效溝通最困難的一個環節。我們可能已經遇到同樣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當問題再次出現在時,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情緒淹沒,開口的第一句話總是帶著質問、指責,而對方基於保護自己,很高的機率會選擇沈默或是反擊。

縱使不容易,但當我們有意識地想要開啟對話,用友善、正向的開場白有機會能降低對方的戒心。例如,我們覺得另一半太過頻繁地使用手機而冷落自己,我們可以先讓:「你怎麼又在用手機」的指責緩緩,以:「今天工作辛苦了,我很喜歡跟你一起窩在沙發的時間」來展開對話。

2.   我訊息

溝通的時候盡可能要避免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用責備的口問對話,例如:「你到底要玩多久手幾、到底要講幾次才會改?」;第二種是不斷翻舊帳:「你昨天也是這樣、你從結婚到現在有哪次有聽我說話嗎?」。這兩種情況下,對方很容易會感到挫敗、生氣或是拒絕溝通,相反的,我們一次只談一件事情,最好的選擇就是當下發生的事件,並且可以利用” 我訊息來表達。

我訊息能傳達我們的感受並試著去理解對方的狀態及需要,我們可以將:「你到底要玩多久手機」轉變爲:「我知道手機能讓你放鬆,但當你頻繁使用手機的時候,我會覺得有點孤單」,這樣的表達就能將焦點聚焦於現在,並且讓對方知道我們不是要找碴,而是讓他知道我們的感受。

3.   清楚表達需要需要

關係中常常會出現:「你應該知道我要什麼、你應該了解我的個性、講這麼多了你知道再來要怎麼做了吧?」的預設與期待,但現實是,只要我們不說,對方就不會清楚的知道。因此,當成功得到對方的注意力後,我們就需要趁勝追擊,實際、清楚地表達我們的需要,我們可以思考開啟溝通是希望對方道歉嗎?還是希望他能夠安撫我們?那麼對方可以怎麼安撫或道歉?還是我們期待他能少用一點手機?減少多少的使用時間?還是只是想讓他知道我們的感受?知道後我們又希望他可以如何回應?

這些思考,會幫助我們釐清與整理出自己想要的,最終有機會清楚、具體的表達,例如:「我希望至少能在吃飯或一起看電視時,可以收起彼此的手機,這樣能讓我感受到安全感,也被你在意著。」

適時的抱怨會讓關係帶來小小的改變動力,但溝通的過程可能不會像我們所預期的那麼順利,就算彼此沒有共識,還是不要忘記,給願意跨出這不容易一步的自己大大的肯定,或許給彼此一點時間,待彼此情緒較穩定後,可以再試著展開一次對話。但若發現相同的議題已經重複討論,但似乎無法找到平衡,也別忘記替自己設下停損點,避免過度妥協與忍耐。

*此部分可參考<<愛到妥協,是否能成全美好>>一文。

 

參考文獻:

Guy Winch, Ph.D, How to Complain So Your Partner Listens-Getting the result you want requires a bit of planning. Retrieved October 23, 2017,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squeaky-wheel/201710/how-complain-so-your-partner-listens

閱讀 101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2-03-07
柯幸如

專長:青少年與成人議題、情緒與壓力調適、人際關係議題、生職涯探索、自我探索、系統合作與危機處遇

專家簡介:

  • 長任於大專校院工作,熟悉大專生議題,擅長系統合作與危機處理,亦有豐富家長、伴侶諮詢與個案會經驗。
  • 現持續服務於大專校院,並拓展服務場域至社區、安置機構與社福單位。
  • 結合多元專長(芳療、園藝)提供更多資源與策略來理解、幫助個案。
  • 豐富辦理公益演講、偏鄉服務隊與大型活動經驗,可提供各式媒材工作坊帶領、芳療及一般諮詢服務。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畢業

擅長理論學派:人際歷程、焦點解決

近期講座主題經驗:

  • 青少年生涯及課業議題
  • 青少年如何經營人際關係與因應人際衝突
  • 社會青年感情面面觀-愛情、婚姻、金三角?

近期團體/工作坊主題經驗:

  • 乘著香氣DIY專屬好心情
  • 面對生涯轉換你需要練習的內外適應課題
  • 好好疼愛自己-綠苔球手作舒壓工作方(婦女團體)
  • 心手藝術市集-綠苔球五感練習
  • 早安,五感紓壓-綠苔球體驗工作坊(高中教職員)
  • 人際色彩-DIY專屬浮油花花園
  • 花與香的療癒旅程
  • 100種自我照顧的方法-捏捏綠苔球五感工作坊
  • 有感日常練習曲-嗅覺之旅,乘著香氣DIY專屬好心情

專業服務項目:

  • 個別諮商:青少年與成人發展議題、情緒與壓力調適、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生活適應、生職涯探索、自我探索。
  • 多元媒材工作坊帶領:情緒及壓力調適、人際議題、生涯議題。
  • 諮詢服務:家長諮詢、伴侶諮詢、個案聯席會議、芳療諮詢。

相關經歷:

現任

  • 東吳大學 兼任心理師
  •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駐點心理師
  • 心田心理諮商所 兼任心理
  • 伯大尼兒少家園 兼任心理師
  •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合作心理師

曾任

  • 北科大專任心理師(2016-2021)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國際芳療師(NAHA)
  • 園藝治療師
  • 長照人員 Lev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