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實務工作中,接觸過許多案主,他們使用自我傷害的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痛苦,這往往令周圍的人感到困惑與不安。記得多年前,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血畫了一條金魚,那種近乎乾涸的暗紅色,至今仍讓我難忘。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他要割腕?」,我總會想起那條金魚,沉默卻渴望被理解的呼救。
青少年為何需要黏在螢幕前?
疫情後人手一機,無論是學習或休閒用途,因為社會變化與科技的使用習慣,掛在螢幕前成為現在孩子的日常。這會與父母成長的脈絡非常不同,過去的休閒活動可能一起出遊、吃美食等,但餐桌上/交通行徑間,孩子可能會不斷要求看手機,青少年則是直接用螢幕擋住交流與互動,而在寒假居家時間對親子關係影響更為明顯,家長最困擾的:「要如何限制他一直用手機?」而發生親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