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情緒崩潰,即使試過很多應對方式也沒辦法改善的窘境。但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退一步認識孩子的情緒機制,以及他們產生情緒的原因。
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人類調節情緒的腦區:前額葉,要一直到25歲才會成熟!所以當孩子情緒爆發時,並不是他在無理取鬧,而是他也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身為大人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看看,像是:暫離情境、離開人群、引導孩子表達等,甚至可以透過遊戲或創作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需求!

如果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虎媽式的親職教養敲響了警鐘,那麼《狼的孩子雨和雪》便是以和煦的方式,貼心提醒家長們適時放手。

曾有看倌撰文疾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掀開教養困境,卻不給父母一把避雨的傘。》我能理解作者立意,因我也同樣為劇中的父母感到心疼。虎媽與受壓迫變形的孩子,是每集戲裡的共通元素,然而戲越看下去,越不得不自問,是什麼樣的文化傳承與社會脈絡,共構了這樣的教養方式,讓時代更迭即便到了看似多元民主的21世紀,這樣的戲仍能喚起如此滔天似的國民性集體共鳴,我們仍是如此需要這樣的血薦經典作為儆醒與警惕。原來,時代並不如我們以為的那般進步開明。

「我之前想自殺時,目的是為了報復,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死了,媽媽和爸爸會最難過,就想這麼做。」作者的女兒如是說。

在我的諮商工作中,也常可看到這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演著:父母明明是愛孩子的,但父母的用心孩子卻絲毫不領情,反倒恨父母入骨,甚至想以自我毀滅作為報復父母的終極手段,就像作者女兒對作者的告白一般。

何以親子間的隔閡、鴻溝可以如此深不見底,作者在書中的血淚自白,一一懺悔著過往是如何以「錯愛」的方式教養子女,深刻悔過往昔的自己就像恐怖情人般,用自以為對的方式愛著對方,卻未能體會這樣的「錯愛」,正一點一滴將孩子的生命力殘殺消融殆盡。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