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 2022-09-15 |
作者 

為何想隱藏脆弱?踏入美好混亂的陷阱

  • 字體大小

相信你很熟悉脆弱的感覺,這不是代表你特別脆弱,而是身為人,總有脆弱和不想承認的錯誤的一面。有時會自然而然地想逃避、想隱藏,不願承認自己的困境。若要將困境展示,似乎就代表著你不夠完美、軟弱、甚至不值得信任、不被喜歡。但也往往因此不堪負荷,變的憤怒挫折,傷害到自己,也傷到愛你的人。

那些壓抑於心的感受與情緒,往往都不會安逸地停留在內心,隱藏在心裡反而會造成更長期的問題,不僅是生理或心理層面,甚至是生活功能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一般而言,終止上述惡性循環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表達自己的困境,或者承認錯誤,讓不被正視的情緒感受釋放,並尋求幫助與資源。當然,這是非常困難的一步,伴隨著害怕、忐忑與不安全感,正因如此讓人想逃避、想閃躲。但你知道嗎?當你展現脆弱時,往往會高估他人對你的負面評價。

美國休士頓大學Brené Brown教授(2010)分享在「尋求幫助」、「承認錯誤」等不同脆弱情境實驗中的發現:人們會過度高估、放大展現脆弱時的負面感受,像是被看扁、被嘲笑、感到羞恥、不被喜歡等等負面感覺,但事實是多數人會正向積極地看待他人的脆弱並更願意接近表達脆弱的人。她稱之為「美好混亂效應」(beautiful mess effect)

隱藏脆弱可能會讓你失去一個又一個朋友、一段又一段親密關係;相反,呈現你的脆弱則會讓人更願意接近你。(Brené Brown, 2010)

如何打破「美好混亂效應」?你得學會自我關懷。

l 善待自己

關心並同理自己的困難,試著想像面臨困境的不是自己,而是身邊重要的好朋友,而你會如何用語言支持和安慰對方,然後嘗試以樣的方法對待自己。

l 自己不是唯一被困境纏身的人

要能理解並接受痛苦和失敗是無可避免的事,甚至危機就是轉機。可嘗試想像5年或10年後的自己,會如何看待現在的困境。

l 正確理解困境

清楚了解自己實際的狀態,提醒自己不要過度誇大或高估眼前困境的難度。在面臨困境的當下,難免會因情緒而擴大其難度卻不自知,這是人之常情。俗話說旁觀者清,建議勇敢分享的你遭遇,讓旁人可以用較客觀的方式描述你的遭遇。

l 尋找安全對象傾訴

 從周遭親友中,篩選比較願意專心傾聽、不帶批評的安全對象,試著傾訴自己的遭遇,也彼此核對傾訴後的看法,累積成功經驗,逐漸降低對展示脆弱的害怕。

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布魯克(Anna Bruk, 2018) ,讓340位大學生閱讀脆弱情境,並想像自己需展示脆弱或承認錯誤。結果發現,低度自我關懷者,對自己的脆弱行為有更負面的評價,呈現出「美好混亂效應」的影響;反之,高度自我關懷者較不受「美好混亂效應」的影響,且對自己和他人的脆弱行為,有更多的正向評價。

表達脆弱不是軟弱,而是勇氣的象徵。卸下表現「完美」的面具與盔甲,才能擁有更真實的接觸。別厭惡你的失敗、你的眼淚、你的脆弱,感謝你的坦承、你的勇敢、你的求助。你的成功與失敗,你的笑容與眼淚,都是你,而你是美好且獨一無二的存在。

 

參考資料

Brown, B. (2010, June).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TED video).

Bruk, A., Scholl, S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

 

閱讀 59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2-09-15
許凱翔

知識專長:

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家庭親子關係與教養、親密關係、生涯探索、完形取向諮商、人際溝通、成癮防治、成人青少年、個案管理暨危機處遇、桌遊應用

知識家簡介:

對正向教養很有一套的心理師爸爸,具豐富的大專院校學生輔導、社會福利案件、社區諮商、個案管理、危機處遇等經驗,並擔任多所大專校院專業督導。給人溫暖、耐心以及被關照的感覺,又擅長分析、釐清困境,陪伴你我找到支持的力量。


 

擅長專業主題

艾瑞克森催眠治療

焦慮、憂鬱、強迫、恐慌、低落、罪惡感、自責、暴怒、情緒調節、創傷調節、失眠困擾、失落、自卑/沒有自信、壓力調適

家庭親子關係

家庭會談、阿德勒取向正向教養、尊重不放縱的教養法、關係修復、情緒勒索、失落、非暴力溝通、原生家庭經驗修復、童年經驗轉化、成為我自己、家庭經營、單親/重組家庭適應

親密關係

分手離婚抉擇、出軌創傷修復、伴侶溝通與共識建立、關係不安全感、價值觀衝突、控制欲、情緒勒索、精神疾病伴侶之相處

生涯探索

生命重心與意義、職場壓力紓解工作家庭衝突、職涯探索與規劃、退休生活、

完形取向諮商

夢境探索、內在衝突整合、遺憾失落經驗、自我探索成長、自我價值感修復、內在小孩、深層情緒探索與釋放

人際溝通

好人緣技巧、關係界線拿捏、人際互動技巧、自我人際模式探索

成癮防治

網路成癮行為改善、網路沉迷改善教養法、菸酒藥癮物質成癮戒治、沉浸失控狀態調整

青少年

 

學習動力、創傷調適、壓力調適、人際關係、兩性關係、生涯探索、情緒調適、自閉症生活適應、ADHD生活調適

服務項目:

  1. 心理諮商 個別、親子、伴侶、家庭
  2. 專業督導與顧問
    實習生、專任輔導員專業督導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理
  3. 專題講座:
    生涯探索
    憂鬱自殺防治
    網路沉迷
    親子教養
    校園個案管理暨危機處遇
  4. 心理工作坊:
    咖啡工作坊(正念抒壓、人際關係與溝通)
    桌遊系列(紓壓、人際、自我成長、生涯、親子互動)
    夢境會說話(解夢、夢與生活)
    艾瑞克森取向催眠語言工作坊(培訓工作坊)

 

相關經歷:

  • 國防大學心理與社會工作 研究所

  • 淡江大學諮商職涯暨學習發展輔導中心 專任心理師

  • 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 總幹事

  • 新北市政府員工協助方案 特約心理師

  • 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理事

  • 淡江大學諮商職涯暨學習發展輔導中心 兼任心理師

  •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兼任心理師

  • 心不懶喘息咖啡 團隊成員

  • 督導實務 淡江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東吳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實踐大學大專院校約聘心理師、督導

專業證照/認證:

  •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諮心字第2269(103年開始執業)

  • 長期照護醫事人員-Level I 全醫長訓證字第1050002425

  • 中華民國浮潛協會高級浮潛員 台內社字第0960069345 

  • TQUK認證國際咖啡吧檯師 

  • 阿德勒親師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 阿會證字號1090049 

  • 阿德勒心理學導向成癮預防與諮詢認證 阿會證字號1110006 

  •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調查專業人員(106年受訓)

  • 阿德勒取向生涯評測職涯諮詢師(證號YES2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