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 Model 心理危機相關變項分析


風險行為嚴重程度(Risk severity):

註:「危險企圖」可能出現下列計畫或預備行為徵兆:預吿時間/地點/方法、勘查環境、模擬/嘗試/預備行為、準備危險器材或囤積危險物品、處置遺產/遺言等。


前置因子(Predisposing factors)

排除法/適配法/重置
[已勾選0項前置因子]












促發因子(Precipitating factors)

排除法/適配法/重置
[已勾選0項促發因子]












維持因子(Perpetuating factors)

排除法/適配法/重置
[已勾選0項維持因子]










環境-風險控管阻礙(External Obstacles):

排除法/適配法/重置
[已勾選0項環境-風險控管阻礙]








個人-風險控管阻礙(Internal Obstacles):

排除法/適配法/重置
[已勾選0項個人-風險控管阻礙]







風險因子加權指數

風險因子加權指數:依據各項目風險程度分別加權,指數越高代表風險越大。

前置因子
加權指數

0

過去經驗,3分以上建議納入追蹤關懷名單。

促發因子
加權指數

0

目前狀態,3分以上建議連結環境支持網絡。

維持因子
加權指數

0

未來動機,風險重複發生的心理動機強度。


風險控管阻礙加權指數:

環境風險控管阻礙
加權指數

0

建議系統資源與支持性關係介入,提升環境保護力。

個人風險控管阻礙
加權指數

0

建議與個案達成自我保護共識。如無法達成共識,需啟動社會安全保護網絡介入。



分析日期:
※系統使用聲明:3P Model 心理危機相關變項分析系統,由方將任諮商心理師撰寫開發。本系統僅供心理、社會相關工作者個案危機評估使用,請勿轉作其他營利販售使用。本報告內容僅供個案評估參考,不可直接作為心理衡鑑與診斷使用。使用者應自行注意取用之資料,與瞭解相關資訊的意義及使用限制並正確運用相關資訊,以避免不當的解讀。

//請先點選3P因子項目,再點選分析按鍵//

3P Model

Spielmen (1986)首先提出三因子(3P Model),此種模式原先是用以探討失眠問題形成的機制。本文應用3P(三因子)模式,評估心理疾患與危機。模式分成三個部分:

  • 前置因子(predisposing factors):
    疾病與問題發生前個體有的脆弱性因素(脆弱因子)。導致危險行為發生的個體既有脆弱性因素(生理、心理、社會脆弱性),用於預測案主未來容易促發風險身心狀態的可能性。前置因子符合越多,越可能產生「促發因子」。
  • 促發因子(precipitating factors):
    促使疾病或問題發生的因素(狀態/情境因子)。促使危險行為發生的狀態或條件(促發狀態/情境),案主符合越多「促發因子」,發生危機行為可能性越大,並進一步啟動環境安全網相關預防作為。
  • 維持因子(perpetuating factors):
    疾病或問題之所以延續的因素(動機因子)。危險行為之所以延續的因素(持續動機),案主內在認知風險因子,為案主持續、反覆出現風險意念或行為的動機與認知。

著作權者 © 2024 方將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