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 2022-03-04 |
作者 

我們總是在避免危險,什麼時候才能熱切追求?

  • 字體大小

不要把地上的東西放嘴巴!

不可以站那麼高,很危險!

電視不能看那麼久,眼睛要休息一下!

家有小兒的我,這種不要、不可以的造樣造句,在相處的時間裡每幾分鐘就要上演一次。然而這樣的句子說出口,一陣懊惱就湧了上來:

我的知識告訴我,除了讓孩子知道不要做些什麼,更應該讓他知道可以做些什麼,我心裡有時候會焦躁的吶喊著:「快改改我脫口而出的不要啊!別再說了!應該要把不可以轉成可以啊!」所以有些時候,我說出的句型會變成這樣子:「不可以這樣玩水!(隔了3秒鐘)...你想玩水的話可以去浴室玩。」我盡力了。因為真的好難呀!畢竟我們早就習慣了,習慣克制、習慣躲開危險、習慣壓抑。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面臨危險時,有兩種經典的反應,分別是「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戰鬥,是正面迎擊,往前追趕;逃跑,是轉身迴避,閃躲危機,兩種反應都能夠幫助我們有效的處理危險,但卻會有很不一樣的心理狀態。想像你的眼前有隻獅子,你可以奮力迎戰、也可以拔腿就跑。前者讓人血脈噴張、充滿鬥志、努力尋找勝利的方法;後者讓人焦躁不安、並要反覆確定自己與危險之間的安全距離。

在準備考大學的那一年,我開始掃描要讀的科系,這才發現,我其實不確定自己要什麼,但是我卻很明白我不適合什麼,因此最後我使用刪去法:我不要商、不要法、不懂理工,最後篩出了這個說不上喜歡、但至少不討厭的心理系。簡單的說,我只能說出我要避開什麼、卻說不出自己想追求什麼。類似的心理狀態,在晤談室裡也非常容易出現,找不到生活意義的當事人,說不出自己想要什麼樣子的生命目標,但可以盡力去避開那些讓自己備感壓力的人事物;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完美的當事人,努力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盡可能讓周圍的人對自己感到滿意,但卻說不出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活著到底是要避免危險還是熱切追求?你在避免的是什麼?要追求的又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自由的思考空間,畢竟正面迎戰有受傷和失敗的風險,閃躲危機讓人得到暫時的安心卻少了冒險的熱血,不同的情境也會引發我們不同的因應狀態,似乎沒有哪一種選擇是完美的,也可以說這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平衡的過程。然而有更多時候是:我們瞻前顧後,追逐自己的目標並巧妙的避開危機,明明已經用盡全力權衡兩邊卻還是無法對自己滿意,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讓自己有喊苦的資格;又因為無法放手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覺得自己被困住了。畢竟這個世界危機四伏,誰知道會不會一個不留神,就被眼前的獅子吃掉了呢?

打到這裡,我也決定放過對自己的指責,做為一個媽媽,我已經盡力同時告訴我的孩子那些「可以」和「不可以」的事情了,這樣就好了吧!

 

 

 

 

閱讀 76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2-03-04
蘇子喬

知識專長:
原生家庭關係、情緒紓壓與深度自我探索、嬰幼兒教養、憂鬱自殺防治

知識家簡介:
曾任大專院校兼任諮商心理師、失智症衛教心理師、企業專案心理師、居家長照心理師,目前擔任心不懶心理諮商所所長。
仍持續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訓練,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也擅長使用咖啡、甜點、手工藝等媒材帶領紓壓及人際互動工作坊。


Facebook 粉絲專頁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

 擅長專業議題
情緒議題、自我探索、人際議題、壓力調適、自殺危機相關議題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憂鬱自殺防治
    人際溝通與互動
    長者身心保健

  2. 心理工作坊:
    咖啡/餅乾工作坊(紓壓、人際互動)
    自殺防治守門人工作坊

專業證照:

  • 諮商心理師
  • 國際咖啡吧檯師
  • 國際失智症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