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1 |
作者 

「我懂鄭捷」:一同補網接住掉落的少年

*會談內容及個案資料經匿名處理過,若有雷同僅屬巧合。

多年前和一個個案晤談,他是一個較不穩定而需要追蹤的個案,我與他工作約八個月了。

他給人的感覺有點怪怪的,因為和大部份人相比,稍微誇張的動作、超級跳躍的聊天模式、令人難以理解的比喻方法。一直以來我總是覺得他就像個還在長大中的小孩,還在學習符合他年齡的社交方式。今天我發現,他並不是「像個」長大中的小孩,他真的「是個」長大中的小孩。因為某些原因,讓他在成長中的某一個時刻下定決心,要靠著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親自認識這個世界,而不是藉著父母的。

我說:「原來爸爸媽媽告訴你的,和你用自己的辛苦所發現的世界是這麼的不一樣。原來這個世界有一套標準,要符合它才會受歡迎,但爸爸媽媽卻從來不告訴你、從來不重視。」

他就像想要裝大人的孩子一樣,像以往一樣嘻皮笑臉的說:「唉呀,有點被說到心崁裡了,哈哈哈!」嘴角卻背叛他一樣無法上揚微笑,顫抖著臉頰、不安的在座位上扭動,迅速用手擦掉差點流到臉頰上的眼淚。

平常他會用蠻重的話批評父母,但當我真的說到了些什麼,他卻不像以前一樣像個小流氓拍著膝蓋附和我。

其實他懂得父母,也懂得這個社會,更懂得父母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的原因。真實的社會殘酷冷漠,但「大人們」卻不會告訴孩子。「大人們」希望只要傳遞正向、立志、溫馨、道德的訊息,就可以創造世界和平的樣子,更重要的是,大人以及課本裡所營造的世界,通常都是「可預測的」,比如:只要自己守規矩、親切和氣,別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

但這個個案的經驗卻不是這樣,所以他還是很埋怨父母,所以他難得的沉默了。只是更加坐立不安,講起他小時候因為被霸凌,還手時差點把對方打到住院的故事。

突然他臉色變嚴肅了,他說:「其實我懂鄭捷(註一) 。」

我說:「你知道他是需要幫助的,因為你也曾經在那裡,只是有人幫助了你。」

他抿著嘴,用力眨著眼睛說:「嗯,我知道他。如果我高中同學沒有拉我一把,我就....」他沒有把話說出口,鼻子和眼睛都紅紅的。

停頓許久後他說:「他很可憐。」

我知道他在說鄭捷,但我也覺得他在說自己。他感受到需要獨自對抗世界的無力感、一個人跌跌撞撞想要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恐懼感,還有覺得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孤獨感。他感覺到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中,累積下來的是對社會的憤怒、失望與挫折。當時就是這些沒有人知道並且理解的負面情緒爆炸,才讓他揍了霸凌他的同學。

原來是因為這樣,過去每次晤談他總是會一直抱怨某朋友不懂人情事故,一開始總是一副受不了然後很生氣的樣子,最後卻皺著眉頭說可是我還是有點擔心他所以我常去關心他。因為他知道朋友的孤獨與脆弱,就像自己一樣。他希望能成為朋友漆黑房間中的小燭光,讓朋友不那麼害怕。

真實及夠好的人際關係就像一張綿密的網,將每個人安全的撐住在彼此之間。要張開網眼夠小的安全網,我們需要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去看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存在,每個人都值得一份真誠的陪伴與同理。當我們每一次選擇友善對待他人(不管是家人或是陌生人),就是在這張網子上多補了一針一線,讓這張網子能接住更多的人。

但當我們漸漸的把其他價值,例如金錢、成就、經濟成長,放在愛、關懷、友善、真誠、健康的前面時,這張網子就會越來越鬆散。那些東西撐不起整個社會的,所以總有一些不符合「社會標準價值觀」的人從網眼中掉落下去。以前是那些教室中沉默的同學、也可能是成績名列前茅然後又超會打球的風雲人物。今天就是鄭捷、是勒斃久病母親再自殺的兒子、是虐死嬰兒的未成年小爸媽,或許,也是在我生命中自殺了的那些人。就會從網眼中掉落、從人與人之間的縫隙掉落。當他們掉落的時候,就是他們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時候。

明天,這些社會結構的受害者會以什麼樣貌呈現?如果我們不想知道的話,請溫柔的把自己這張網子細細的補起來,現在就給身邊的人一個微笑吧。

註一:鄭捷於2014年5月21日犯下台灣犯罪史上第一起的捷運隨機殺人案,於同日被補,並於2016年同月遭槍決身亡,得年23歲。

閱讀 158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18-09-21
王渝津

知識專長:
多元性別議題、生職涯議題、自我探索與成長

知識家簡介:
專職於大專校院從事學生心理諮商、輔導、親師諮詢、危機處理及個案管理等輔導工作。
關心各類社會正義議題,特別是性別平等及性少數族群權益。
諮商或助人價值觀為女性主義取向,方法有時為認知行為取向。
擅長從電影、音樂或社會時事中探討實用的心理學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因曾是排球選手以及任職體育大學的關係,關心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及生涯發展。


擅長專業議題
多元性別議題、生職涯議題、自我探索、親密關係、人際關係

服務項目:

  1. 專題講座
    多元性別暨性別平等議題
    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宣導
    性及性別教育議題
    自殺防治宣導
  2. 心理工作坊
    電影與大眾心理學
    自我探索與成長工作坊(使用牌卡、曼陀羅繪畫或多元藝術媒材)

相關經歷:

  • 心園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
  • 曾任國立體育大學專任諮商心理師
  • 桃園市身心障礙者與家庭照顧者心理輔導支持服務特約諮商心理師
  • 曾任淡江大學專任諮商心理師
  • 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協談中心志工自我成長團體帶領人

專業證照:諮商心理師

Google引擎搜尋心不懶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心不懶,在北投陪您一起聊心事!

台北市北投區西安街一段165巷9弄1號1樓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

北投概念館 五股概念館

class


照顧支持小站衛教諮詢

台北市社會局照顧小站我挺你!

class

心不懶喘息咖啡/心理諮商所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可之照顧支持小站,以自辦或結合資源之方式,於站內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訓練或紓壓和團體活動,並提供相關諮詢、衛教,視需求協助轉介給各區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以便提供進一步服務。